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怀念刘正一老师
作者:贺书棋
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刘老师。他高高的个子,不瘦不胖的体型,身体非常壮实。刘老师对待学生和村民都很和气,喜欢与庄稼人聊天,很受大家的欢迎。
刘老师除了教三四年级语文课以外(复式),还教全校的唱歌、游戏(体育)课。他讲课很风趣,特别吸引人,因此,同学们都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记得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刘老师还在全班读我的作文,读完以后说,四年级同学的作文,有几个人能赶上三年级同学的这篇作文啊?我得到刘老师的表扬。
1949年,刘老师教的两首歌表演《团结就是力量》《走,跟着毛泽东走》在禹城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上获得优胜锦旗。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带领学生与贫下中农一块让恶霸地主游街示众、清算恶霸地主剥削、压迫贫下中农的罪行。他还导演了一台庆祝1950年元旦的文艺节目,让学生及家长第一次欣赏精彩地演出。到春节,刘老师与在外地工作回家过年的教师,联合邢寨村村民利用元宵节,排练演出了两台戏剧节目,受到干部群众的欢迎。而且形成传统,每年元宵节演出三个晚上,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他和夫人、全体老师和我(演小孩)排练演出的话剧《一贯害人道》,获得上级和广大群众一致好评,被区政府安排在政府所在地十里望及几个大村演出,都非常成功,深受欢迎,很好地宣传了党的“镇压反革命”政策。
我升入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按上级要求组织少年先锋队,我们二十几个人加入了少先队,编成一个中队。刘老师是中队辅导员,教我们戴红领巾,行队礼,唱队歌。教育我们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在学校当好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举行入队仪式时,白校长和刘老师分别给我们戴上红领巾,我正式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
在学习上,我是受益于刘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员。1951年春,我升入四年级,刘老师仍然教语文课,当班主任。7月,改春季始业为秋季始业,我们还差半年才初小毕业,也被允许参加升五年级的考试,我们学校有十八个学生报名参加。
北街完小招收95名五年级新生,参加考试的500多人,邢寨小学考中12人,升学率是66.7%,是参加考试学校成绩最好的单位。这是刘正一老师辛勤劳动的成果,教学水平高超的体现,是我们学生的福气。
可惜!我们离开邢寨小学以后不到一年,刘老师就调走了。后来再也没有见过他。不久前,听人说他去过东北,前几年已病故。得到这一消息非常难过,再也不能聆听刘老师的教诲了!
每逢想起在邢寨小学读书时愉快、美好的日子,就会想到刘正一老师那慈祥、善良、欢快的面容和高大、矫健的身影,好像仍然是小时候那样,跟刘老师欢快地在一起。
旱鸭子种水稻
1958年麦收期间,济南体育学校二年级的全体师生,在蒋副校长带领下,去济南东郊华山附近的一个村庄支农。我们住在农民家中,和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一块劳动。因为当地的麦子还不熟,不能割麦子,就与社员一起种水稻。
我们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在水田干活,不知道怎么干,合作社就派人教。我被分去浇水,就是把水池的水用一个柳条编的“水斗子”把水弄到稻田里。水斗子两边各拴两根绳,两个人分别站在水池的两边,两手各抓一根绳,同时让水斗子来回荡着在水池里搲满水,再倒在稻田里。社员先做示范,觉得很好玩。看似很简单,自己一干才知道还真不是那么回事,我们两个人荡了八九次也没搲着水,偶尔挖着一点还倒不到稻田里。教我们的社员做着示范说:两个人要协调一致,搲水时两手适当放松一点,让水斗子能挖着水,有了水要用力拉,倒水时靠稻田的手松一点,那一只手高抬一点,才能把水倒出去……我们反复练习很多次,慢慢好起来,大约半个小时才逐渐熟练。唉!成天伸腿圈胳膊的体育学校学生,这点活就干不好,惭愧!这才知道当农民也有真本事。
蒋副校长看到师生们干活很累,让伙房扔按学校标准供应伙食,每天与在学校一样是馍馍肉菜。同学们虽然干活劳累,因为能吃上饭,还能吃得消。有一天龚校长去看师生的劳动情况,发现伙房让师生吃馍馍肉菜,就说:有的社员连窝窝头还吃不上,你们吃这么好是脱离群众!以后都吃窝窝头,少吃肉!
伙房按着龚校长的指示把面食改成粗粮窝窝头,同学们的饭量大减,体力就不足。龚校长走了以后,在吃饭的时候,同学们拿起窝窝头一看,昨天硬硬的窝窝头变成黄黄的、软软的了,吃到嘴里甜丝丝、香喷喷,比馍馍还好吃。以后才知道,是蒋副校长看到师生吃不下饭的样子,怕影响健康、耽误支农,才让伙房把面粉掺上少许玉米面做成窝窝头。
同学们能吃饱了就来了精神,干着活唱起歌来,因为有了节奏,浇水更能协调一致,效率提高了,得到农业合作社社员和领导的好评。说我们学习的快,活干的好,比社员干的差不多,不愧是体育学校的学生。
当稻田里的水够用时,又让我们去插秧。插秧的活倒不难学,只要掌握好秧苗的棵数、行距、株距和插的深度就行。可是实际操作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插秧是在30厘米左右深的泥水里进行,待上一个小时还可以,时间长了腿脚就让水泡泛了(似肿)很难受。再是经常弯着腰也不是好滋味,插秧的速度很慢,两三个人也赶不上一个社员。然而,谁也不好意思去休息,都咬着牙硬撑着干。可能社长看出我们的尴尬样子,才让我们上去休息。
经过这次劳动,才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吧!
作者简介:贺书棋,禹城人.从2011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至今,在《德州晚报》《山东老年》《德州日报》《鲁北文学》《老年日报》《快乐老人报》《老年生活报》《诗坛》等报刊发表文章三百余篇。曾获得《德州晚报》《鲁北文学》小说征文优秀奖;德州宣传部、禹城宣传部征文三等奖。德州、禹城作协会员,禹城诗词学(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