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甯.宁夏银川
书画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书画作品中的一笔一画,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传递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中国书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期的书画形式包括刻划符号、陶器上的纹饰、岩画等。例如,内蒙古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宁夏的贺兰山岩画等,这些岩画普遍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包括狩猎、舞蹈、祭祀、战争等,以及动植物图案。
中国书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包括实用时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文学化时期等。原始社会刻画符号主要用来传递信息、装饰器物。礼教时期绘画的主要作用是成教化、助人伦、树立正面榜样等。
至隋朝时期,展子虔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的最终形成。唐朝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绘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谈到书画的蓬勃发展,有一位皇帝功不可没。那就是道君宋徽宗。他创造瘦金体在当时独步天下,影响书坛900年之久。他不仅在个人绘画上造诣深厚,还将宫廷画院的建设推向高潮。尤其是花鸟画绘画技法,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鼎盛,高手如云,名家辈出。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书画同源"的观点是赵孟頫提出的。赵孟頫是我国元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及画家,"书画同源"中的"画"即是指文人画,文人画的表现形式讲究集诗句、书法、绘画、钤印于一体,以书入画,通过作品表达作者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无论是艺术语言还是作品意境都高于工匠画和院体画。
书画可以"修身养性,定气安神",东汉文学家兼书法家蔡邕就曾指出:"落笔前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则无不善矣。"还能"舒展筋骨,加快代谢",通过头正、肩松、背直、臂展、足安等,再运动肩膀、上臂、前臂、手腕、手掌、手指等等,从而促进全身血脉流通,加快代谢。还能"调剂情绪,去忧解闷",何乔在《心术篇》中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所以说,书画,也是一种高雅的养生方式。
书画还可以修炼出高雅的文人气质。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时间同古书古帖打交道,学习古人,理解古人,慢慢的身上就熏染出古典之美。
书画之美,如同一幅流动的诗篇,将万千情感凝结在笔墨之间,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书画,是生命高度的陪伴;是灵魂深处的修炼;是文化高度的攀登;是舒适生活的高雅;是割舍不了的情怀;是传家财富的至宝。
书画相陪,岁月静好!
刘开宁写于2024年7月16日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