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四爷虽然年轻,但他辈分大,又是村里的才子,中国上下五千年,哪个朝代更迭,中国历史几百个皇帝粉墨登场。三皇五帝,夏商周,渊海子平,弟子规,四书五经,史记,通鉴,黄帝内经,山海经.......等等,苏四爷可以说是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四大名著,硬是用评书的形式讲出来,都不用看书的,一尺一扇足矣。陪伴着村民们没有电灯,只有煤油灯的日子。四爷的评书,成了村里人的快乐和希望。四爷还写的一手好字,逢年过节,家家都找四爷写对联,对账工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村民们每年都记得自己家对联句子。没有苏四爷,村民们就不知道刘备,曹操,诸葛亮,是何许人也!没有苏四爷,村民也不知道大宋朝还有个女的,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引来杀身之祸!没有苏四爷,村里的孩子大人就不知道还有个猴子能翻个跟头,就能跳出十万八千里。没有苏四爷,村民们就不知道那个贾家还有个含着玉出生的宝贝..........总之,苏四爷是村里文化的传播者,是兴隆村不可缺少的灵魂人物,也是村里老少皆尊敬的人,哪怕吕老雕见到他,都客客气气的喊一声:“苏四爷。”不是他年龄大,是辈分大。据说,苏四爷是诗圣苏轼的三十代传人,人家是遗传的。所以,村民到外边村说话,都骄傲,时而闲聊时蹦出几个历史人物的名字,看着别的村民一副张嘴能吞鸡蛋的样子,就在那个挨饿的年代,也能幸福满意到仿佛吃了饱饭,尽管肚子饿的咕咕叫,也能撑着把故事讲完。这就是苏四爷的存在,像黑暗的夜色里一盏明灯,照亮着兴隆村民的喜悦和满足。
苏四爷说评书的时候,就在打谷场上,人们有拿着小凳子的,有拿着小垫子的,还有拿着坯头的,一排排坐在地上,听三爷讲评书。苏四爷或尺子或扇子,那在手里宛如蛟龙翻飞,伴随着的是“五花马,将军裘”“常山赵子龙白甲破万骑,救出襁褓中的阿斗”“武松大碗酒过岗打虎”.........
年轻的三爷,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是老人们骄傲的资本,是小孩子心目中神一样存在的人物,更是许多姑娘小媳妇心中的偶像。
但是苏四爷谁家的姑娘都不娶,他有三个哥哥,都已经成家生子,苏四爷二十多岁,正值大好青春,谁家的姑娘,他都摇头不同意。唯独对被胡三从土匪窝里带来的胡三娘多看了几眼。他发现,这个女人生的阿娜多姿,顾盼生辉,巧晓嫣然,而且还有大家闺秀的博学多识。第一次看到胡三娘,他就被她深深的吸引,这才是他理想中的女人。可是她是胡三的女人,他不能心存任何幻想,博学的理智和儒家的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他,也就把这束火苗藏在心里,没人的时候,偶尔拿出来照亮自己。
直到胡三在一次剿匪中丧生,苏四爷才敢真正的接触胡三娘。
秋天的树林里,落叶飘飘,地上堆积着厚厚的落叶,踩上去,绵腾腾的,天空高远,又有几分悲凉。胡三娘扫着落叶,她要储存冬天暖炕的柴,树叶是最暖的。想着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想着如今自己的命运,一个人孤单单的似埋在纷飞的落叶里,不免几分惆怅几分悲凉。想起李清照的词,不禁脱口而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归,月满西楼........”
背着背着自己抹起眼泪。苏四爷轻咳一声。胡三娘回头:“俺认得你,你是说评书的苏四爷。”
四爷说今晚去听评书吧,刚刚听你背李清照的词。然后,四爷告诉她,别扫树叶了,他给她送羊粪和牛粪取暖。因为四爷的三个哥哥在草原上养了许多牛羊。
晚上的打谷场,村民们叽叽喳喳的坐着,有的没的都在讲话。直到苏四爷玉树临风的身影站在台上,大家齐刷刷的闭了嘴。目光都看向苏四爷。他的目光像四周环视了一下,就那么一眼,收进眼里的是微笑,释放的柔情。苏四爷声音清澈,配上他特有的磁性中音:“今天,我要讲的是宋朝一位才女,她的名字叫李清照.......”
漫天的星星,美丽了整个银河,又有苏四爷故事里的李清照,兴隆村的夜空环绕着温柔,神秘而朦胧。那天夜里,苏四爷失眠了,他的眼前是那美丽绰约的身影,和那一弯新月一样的笑容。胡三娘也失眠了,她的耳边是苏四爷磁性的声音,和英俊的身影,翻飞在手的折扇,编织了胡三娘的梦。
两天后,胡三娘的小院里堆满了山一样的羊粪和牛粪,足够烧三年的。
村民们发现,现在苏四爷更爱给村民讲评书了,他的声音更清澈更有磁性了。村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有评书听。他们白天干活更来劲了。
苏四爷等机会,他一定向这个美丽的女人表白,给她一个终身难忘的表白。胡三娘纳了千层底的鞋,等到苏四爷表白的那一天,她会亲自给他穿上。她在星空下听着苏四爷清澈的声音,像一个春天一样,蜿蜒的流水缓缓灌溉着萌动的春.......苏四爷站在台上,一边讲评书,偶尔看到那个婉约的身影,像万里长空的一轮新月,姣好又动人........
然而,他们的表白没等来,等来了文革。也等来了胡三娘肩上挂着的两只鞋。苏四爷紧张的看着她,直到听到她的回答“是”,他的心一下子碎了,从失望然后到愤怒,她在他心里的美好一下子坍塌。他多么希望她是被冤枉的。苏四爷拂袖而去,丢下的不仅是那颗碎了的心,还有这个还未开始的故事,让苏四爷从此看破红尘。批斗会那天,苏四爷再也没讲过评书,吕老雕软硬兼施也没请动苏四爷。苏四爷彻底告别了评书舞台。未来,他再见到胡三娘就当空气一样,一辈子没和胡三娘说过话。
胡三娘从那次批斗会后,看到苏四爷的态度,也没了解释的机会,也是开始水泥封心。她自己躺了三天三夜,蓬头垢面的起来,擀了顿白面条吃,吃的是眼泪面条一起咽。从那以后她就开始自称自己出马看香,度着日月。
毕竟胡三娘是个年轻的寡妇,她把自己家屋里用高梁芥做围,外面用白纸糊上,其中一个用墨汁染成黑色,纸人长发凌乱,白鼻头,红眼睛,妥妥的黑白无常。挂在自己家的里屋墙上,这个世界,有时候鬼不可怕,人比鬼还可怕。她这是把自己保护好,贼心的人即使惦记胡三娘,也被她屋里的黑白无常两大护法吓得毛骨悚然,想像一下,谁再想打胡三娘的主意,也不敢在黑白无常那两只腥红的眼睛下造次。
村里人都说胡三娘在自己屋里布了阵法,又有两个黑白护法,谁也不敢去。白纸坏了再糊,但也吓住了村里的人,以及吕老雕。是个男人都不敢动歪心思,更不敢进胡三娘的屋。即使有人去找胡三娘,都在外面。愣是不敢进去,那满屋的鬼魅,只想着逃命,哪里还有心思想别的。就这样的胡三娘在村里无波无纹的渡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