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文/樊志刚(辽宁)
仿佛远方
一个声音在呼唤
沉睡的灵魂苏醒了
一个绿色的梦
酝酿在原野山川
无边的天际
芳草茸茸
溪水潺潺
仿佛是一位老人
迈着轻盈的脚步
穿越时空向我走来
是那么亲切
那么平淡
似曾相识的面孔
还依稀可辨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你,就是你
一次次的幻海沉浮
一次次的六趣轮转
一次次的惊心动魄
一次次的撕裂呼喊
泪水似海
血雨成波
尸覆大地
骨积如山
如今我是一只蛹
裹着厚厚的茧
冥冥中忘了曾经
昏睡里记不得从前
不甘寂寞的我终于醒来
梦想的翅膀在梦里翻
冲破了自制的缠缚
挣断了无形的锁链
似金龟脱壳
如凤凰涅槃
我走向了光明
步上了解脱
获得了自由
融入了蓝天
《破茧成蝶》这首诗以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灵魂从束缚中解脱、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作者樊志刚通过诗中的叙述,展现了个体在经历无数轮回、苦难与挣扎后,最终破茧而出,化为蝴蝶,获得新生的壮丽景象。
诗中,“仿佛远方一个声音在呼唤”,象征着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真实的渴望;“沉睡的灵魂苏醒了”意味着个体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追求;“绿色的梦”则寓意着生命的希望和自然的美好。随着诗篇的展开,作者描述了一位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老人,这位老人的形象或许代表着智慧、经验或是内在的导师,引导着主人公走过心灵的旅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古诗词的引用,表达了主人公经历了世间种种,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诗中多次提到的“一次次的幻海沉浮,一次次的六趣轮转”,暗示了佛教中关于轮回的概念,即生命在不同的境遇中反复经历生死、苦乐,直到最终觉醒。
最后,“我走向了光明,步上了解脱,获得了自由,融入了蓝天”,这不仅是对个体灵魂解放的庆祝,也是对生命最高境界的向往——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和谐。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隐喻,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精神追求的赞美。
总的来说,《破茧成蝶》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成长与转变的诗歌,也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探索,鼓励读者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勇气和希望,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和心灵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