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明媚的昨日午后,微风轻拂,我和善民兄决定骑摩托车前往东海县附近的羽山景区。沿着310国道,我们穿梭于风景如画的路途中,最终抵达了这个被温泉镇环抱的美丽景区。此次往返行程共计165公里,骑行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追寻诗意与远方的一种独特方式,令人心旷神怡。
羽山景区目前正处于修复阶段,并将很快对外开放,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免费游览这片被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滋养的土地。据善民兄所述,羽山历史悠久,是古代传说中神仙的居所,诸多神话与这座山息息相关,也是道家修炼的圣地。
羽山并不巍峨,海拔仅269.5米,却是东海县的最高点。它的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形状酷似汉字“山”,东西两峰海拔各100米,与山东临沂的临沭县相邻。
《山海经》——这部中国古代的神话地理巨著,记载了丰富的山川地理、神话传说和奇异生物。书中对羽山的描述主要集中在《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载显示,羽山位于东海之畔,山上生长着茂盛的竹子,矿物资源也十分丰富。羽山上曾建立羽民国,居民有着独特的风俗和外貌,头发相连,腰部长有尾巴,他们擅长歌唱与舞蹈,善于织布。
羽山还与大禹治水的传说紧密相连。一则神话讲述了在洪荒时代,人类犯下错误,天帝降下洪水作为惩罚。天帝的孙子鲧看到人间遭受苦难,便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息壤神奇无比,只需丢下一小片就能迅速变成高山长堤,阻止洪水。天帝得知后愤怒难平,在羽山将鲧处死,收回了息壤,洪水再次肆虐人间。鲧死三年后身体不腐,天帝派人剖开其腹,虬龙形状的鲧之子大禹飞出,后来被天帝任命治理洪水,大禹历经十三载,三次家门而不入,终将洪水制服。羽山便是大禹治水时曾经登临的地方。
我们沿着新开发的山间小路前行,一路上攀爬台阶,两旁翠绿的竹林婆娑多姿,竹叶在阳光下闪耀着绿意盎然的光泽,仿佛整座山林都沉浸在一个清凉的池塘中。竹子笔直的茎干傲然挺立,宛如守护这片土地的精灵。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自然界的最美妙的旋律。
阳光穿透竹叶的缝隙,斑驳的光影洒在由青石板铺就的山路上,形成一幅美妙的动态画卷。翠竹与山石相映成趣,石间竹影摇曳,增添了几分宁静和谐。脚步间,清澈的山泉汇聚成小溪,潺潺流淌,为这片竹海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在这被翠竹环绕的山道漫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令人心旷神怡。夏日的炎热仿佛在竹海中得到了舒缓,心灵也随着这份宁静而沉淀,享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时光。竹子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静静地伫立,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见证了无数攀登者的足迹。
羽山虽不高,大约50分钟后即可登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为我国神话体系中的重要神山,《山海经》、《尚书》、《史记》、《左传》等古籍中关于鲧禹的记载,让羽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诗人崔国辅留下的“羽山数点青,海岸杂光碎”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羽山无疑是领略华夏传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抵达三缝石处,我们目睹了羽山的一大奇观。三缝石位于山脊南部,站在山上看到的只是一道道裂缝,唯有从南面的山下向上仰望,才能清晰地看到三条大裂缝。站在三缝石上向南远眺,壮观的羽山水库映入眼帘。水面宽广,碧波荡漾,与周围的山峦交相辉映。站在水库边,我们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宁静。据善民兄介绍,羽山水库是这一带重要的水源,同时也极具观赏价值。
后人还在羽山建立了“霸下”雕像,也称三脚龟,面朝东方的大海。霸下是龙的第六子,常背起三山五岳兴风作浪,后为禹所收服,在治水中立下汗马功劳。霸下与龟十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如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在探索羽山景区的奇妙旅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多姿与古代文明的深邃。与志同道合的善民兄一同穿梭于山野间,而对于生活,我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领悟与启发。这座羽山,不仅以其秀美和神秘吸引着我,更让我憧憬着未来再次踏足这里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