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命的阿Q〈叙事诗〉
文/陈振家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
与一般封建士大夫不同,
他不主张子孙读经,
而应当先读历史故事《鉴略》。
鲁迅的《阿Q正传》是不朽的,
我想:
即使在另外的时代,
也会有另外的荒诞,
另外的白痴,
另外的阿Q,
另外的女人,
另外的爱情故事,
以及另外的悲喜剧。
在民国的时候,
盛行保甲文化、
赌博文化、
精神胜利法,
诅咒文化、红颜祸水文化
等等。
举人老爷和赵太爷的追赃效率是很高的,
衙门通过假意杀死阿Q,追出了真正的匪盗,
阿Q被杀,
其实是一场虚惊,
他们将阿Q放回去了,
阿Q从此改命。
改命后的阿Q,
与管土谷祠的老头子,
赵太爷,
假洋鬼子,
酒店掌柜,小D,王胡,
酒客,
和路人都搞好了关系。
开悟的楞严经,
成佛的法华经,
阿Q的父亲,
其实是离未庄不远的
雪洞寺的大和尚至宝法师。
至宝法师替儿子阿Q改命,劝他学会笼络人心,
从此
阿Q参加社团活动,
混社会,混戏班子,混识字班,混买办,
抚平了自已和别人的心灵的创伤。
阿Q发达以后,
床上的被窝有一尺高。
他人也变帅了,
成为一名虎臂熊腰的男子汉,
衣冠楚楚。
他找到了静修庵的小尼姑,
找到了未庄的吴妈,
以及秀才娘子。
而且分别向她们求婚,
娶了她们。
秀才娘子是二老婆,
小尼姑是小老婆,
吴妈是大老婆。
虽说是天地间无常,
但是阿Q通过改造主观世界,
从而也改变客观世界,
他摇身一变,
成为有车有房有存款
的上流社会人士,
日子过得很高尚。
文章的名目与文体,
随文章的内容而定。
阿Q改命的原因,
首先在于鲁迅的祖父,
其次在于阿Q的亲生父亲。小说毕竟是小说,
敌不过事实。
历史的冲天大浪
终将淹没一切。
《改命的阿Q》这首叙事诗,由陈振家创作,是对鲁迅经典作品《阿Q正传》的一种现代解读和再创造。原作中的阿Q是一个生活在晚清至民国初年乡村社会底层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最终以被冤枉处死作为结局。然而,在陈振家的笔下,阿Q的命运被重新书写,他不仅从死亡边缘逃脱,还通过一系列的“改命”努力,最终实现了社会地位和个人命运的根本转变。
诗中提到的“改命”,实际上是对个人命运抗争的一种象征。阿Q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参与社会活动、提升自我价值等手段,逐渐摆脱了原有的社会标签,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这一转变,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觉醒和自我认同的重塑。
陈振家在诗中融入了佛教元素,如“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这暗示了阿Q的内心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转变,这种精神上的觉醒成为了他“改命”的内在动力。同时,诗中还提到了阿Q与多位女性的关系,这既是对原作中阿Q对女性态度的一种延续,也是对其命运改变后社会地位提升的一种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阿Q命运的重新构建,探讨了个人与社会、命运与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个体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顽强意志,以及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自我超越的可能性。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对现实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值得注意的是,陈振家在诗末强调“历史的冲天大浪终将淹没一切”,这既是对历史必然性的认可,也是对个人努力在历史长河中可能遭遇的局限性的反思。尽管阿Q的命运在诗中得到了改写,但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和历史背景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