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南关探街巷之七
马市街
府前街社区:刘孟领
【内容提要】
好南关,是邢台市的外城。相对而言,其内城就是中兴东大街往北到北关街的古老城市。既有内城,又有外城,别具一格的邢州古城,因为“好南关”而闻名遐迩。
好南关共有八条主要街道。从北往南,依次为北大街、靛市街、东大街、西大街、花市街、牛市街、马市街和羊市街。
八条街道各有特色。北大街的茶叶、饭铺、副食是出了名的;靛市街是染料及染坊的集中地;东大街的竹货麻货远近闻名;西大街是好南关的商业繁华区;羊市街以经营皮毛而成为邢台的五大行“老大”;花市街主要经营棉花及棉织品;牛市街和马市街则是买卖牲口家禽之地……
从古至今,好南关老街巷充满津津有味的历史文化故事,令人鼓舞。 七、马市街——马匹市集中心区
马市街,北接花市街,南连南头村,全长680米,宽7米,分车、人行道,混凝土路面。大部分为居民住宅,有少量街办小企业。
马市街,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定名,在这之前和北大街、花市街等合称为大街(自市里城墙南门一直往南,大约全长3华里故名)。当时,南关繁荣的商业区中,皮毛加工和牲口集市十分活跃,且大部分集中在南关南部。此街为马匹市集中心区,故叫马市街。
马市街分两段,一段是南马市街,即南头村南阁至围塞河北岸;另一段,二道阁至花市街,叫北马市街。
马市街阁,为砖木结构,上为阁楼,下为寨门。以前,其中二层中档悬挂着一块横匾牌。有“古邢重镇”四个大字,不言自喻古城邢台,好不威风。 马市街石桥,连接着南、北马市街,桥洞有2米多高,修建时间为明代。桥上一道道车痕印证了五百年来的社会变迁。
清真南寺,就在马市街路西,与靛市街的清真北寺相对而言。寺内建筑类似于四合院,其功能、其房面齐全。
马市街小巷挺多,街东侧有东徐家巷、达家巷、张家巷、进士牌坊巷、互助巷和胜利巷;街西侧有西徐家巷、戏楼巷、地方巷等。 地方巷,位于马市街西侧一条闷头巷,东通马市街,西止原东风铆焊厂家属院,长86米,宽1.9米。这条巷子里的李卫,急公好义,仗义疏财,主动帮助乡亲做好事。他家里准备了不少桌椅板凳、苇蓆木杆,街道上所有的红白大事,他都会热情的摆桌、搭棚,把这些事办好。慢慢地人们热情的把他称作“地方”了。久而久之,这条巷子便叫成了地方巷。
戏楼巷,长184米,宽2.5米,在马市街西侧,是条拐弯小巷,西头与马市街相连。
西徐家巷,为马市街西则的一条小闷巷,东通马市街,西止于地区农机公司家属院。长70米,宽1.5米。固住户多为徐姓,又位居马市街路西,为区别于街东侧的徐家巷,此巷名叫西徐家巷。 东徐家巷,为马市街东侧小巷,西通马市街,东止于五金线材厂围墙。长120米,宽1.2米,中间略宽两头窄,以原先的居民姓氏命名。
进士牌坊巷,是从马市街往东通向菜地的小巷,长120米,宽4米。古时巷口有座石头的进士牌坊,故一直称进士牌坊巷。
互助巷,西通马市街,东连马市街一队,长120米,宽5米,西高东低,略成斜坡。原市橡胶厂坐落此巷。此巷原无名,地名普查中,据居民意愿而定名。 复信昌回民饭店,设在回民聚居之地的马市街路东,由李姓老板筹资兴建于解放前,店名取义于依靠信义、繁荣昌盛之意。
富贵祥肉店,在马市街路西,是处加工制作经营熟肉和下水的店铺。
德盛泰酱园,取义为遵守商业道德,求取昌盛安泰之意。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