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第十五(4)
淡泊名利真君子
【原文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史鱼是卫国大夫,名䲡,孔子说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在国家政治稳定安宁时,他象箭杆一样直,国家政治昏暗,社会混乱时,他还是象箭杆一样的直。这就是说,史鱼做人做事,坦荡磊落,不阳奉阴违,不曲意迎合,在任何政治环境中都坚持正义,不会为了迎合某种势力而放弃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就是“直”。这是君子品行,但仅此还不能称之为君子,所以,孔子只是说,史鱼是一个很正直的人。
相对于史鱼,孔子说蘧伯玉可谓是真君子!为什么呢?因为他除了具有史鱼的正直而外,修养更是达到了“淡泊名利”的境界,所以他才能做到在国家有道,就出仕做官,担当大任;国家无道,就把自己的才能和主张藏在心中而隐居,不与昏暗的政治同流合污,当然,也不会去做无谓地牺牲,这才是大智慧,是比“直”更高的修养境界,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孔子说蘧伯玉是才是真君子!
无论是史鱼的直还是蘧伯玉的智,其实都是讲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处世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做糊涂人,不干亏心事,更不同流合污,这就是原则,坚持这个原则,同样是做人的底线。
【原文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一章可以说是对上一章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解释和进一步引申。“可与言”不仅1仅是指直言、讲真话的意思,而是指“能够坦诚交流,表达自己主张”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人值得信赖,可以推心置腹地交流,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对于这样的人,如果不直言,或者有所保留,或者根本就不与之交流表达,一方面,你对不起人,是不对的,另一方面,你可能会因此而失去信任。道理很简单,值得你信任的人你却不信任,你就会因此而失去机会和信任,失去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同志,这就是“失人”,相反,对于不值得信赖或者根本就不是同一道上的人,立场、观点都不相同,自然没有合作共事的基础,也就无须你与之交流,表达自己的心迹,你对其再坦诚,也是白搭,甚至会引起反感,给自己招惹麻烦,这就是“失言”。这就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道理所在 。所以,孔子说,真正有智慧的人,既不失人,也不失言——这的确是人生之至理名言,非大智慧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