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柳 依 依
我折一支杨
妹折一支柳
杨柳依依
妹送哥哥到村口
其实
哥哥不愿离家走
无奈
那一亩三分地
没盼头
累得黑汗流
到年终
只能勉强糊个口
谁不想
夫妻恩爱
热坑头
谁不想
孝敬高堂
陪父母
谁不想
膝下儿女
笑呵呵
谁不想
家中热粥热饭
喝口酒
这心情
谁能懂
只有妹知道
长夜孤独
真难熬
泪花湿枕头
多少次
梦里见丈夫
露宿街头
冻脚手
天刚曚曚亮
啃一个冷馒头
卷铺盖
又到广场找工头
何时
是盼头
何时
田地不再瘦
何时
拆了瓦房
砌小楼
哥哥不再
往外走
妹妹的梦
何时园
红红的毛票
使劲数
文/万重山
这首现代诗歌《杨柳依依》以朴实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讲述了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与家庭分离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乡村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城乡差距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外流现象。诗歌通过“哥哥”与“妹妹”的视角,展现了分离的痛苦和对未来的期盼,情感真挚,触动人心。
诗歌开篇以“杨柳依依”这一富有诗意的意象开始,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既有自然美的描写,也蕴含着离愁别绪。“我折一支杨,妹折一支柳”,折柳送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离别之情的习俗,这里不仅体现了传统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暗示了主人公们无法避免的命运——分离。
接着,诗歌通过“哥哥”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他离家的原因:“那一亩三分地,没盼头,累得黑汗流”。这反映了农村劳动力面临的困境:辛勤劳动却难以获得足够的回报,迫使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寻求更好的生计。这种无奈和心酸,在“哥哥不愿离家走”一句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诗歌中,“妹送哥哥到村口”的画面,以及妹妹对哥哥在外生活的担忧和思念,体现了亲情的温暖和分离的苦楚。妹妹的梦,是“红红的毛票,使劲数”,是对未来富裕生活的渴望,也是对哥哥早日归来的期盼。
最后,诗歌提出了几个“何时”的问题,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何时田地不再瘦,何时拆了瓦房,砌小楼”。这些问题是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外出务工者心中的期盼。
整首诗歌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村青年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首关于个人命运的诗歌,更是对中国农村现实的一次深刻反思。
这首诗歌触动人心之处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以及农民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坚韧与无奈。通过“哥哥”和“妹妹”的故事,诗歌呼唤社会关注农村发展,呼吁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让“哥哥”不再需要离家外出打工,让“妹妹”的梦想能够实现,让农村成为一个充满希望和幸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