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 嘿
我命贱,但是,小时候母亲把我养得很金贵。左耳垂下面吊一个杧棰金耳环,双手上戴的带铃铛的银手梗,脚上也是,脖子上还戴一个很重的银箍子。上初中时除了手上、脚上戴的银器摘下來外,左耳朵上还吊一个金环,脖子上还带一个银箍子。和同学嘻笑打闹,同学爱抓我脖上的银箍子,抓得生得生痛、生痛的。
我小时候,体质很差,痛秧秧的,经常发烧生病,快两岁才扶墙学走路。虽然住在一个小镇上,那时只有一个公家诊所,一个外地人姓杨的全科医生。一个是婦科孙医生。杨医生是外地人,说话带口音,我们那儿对说话带口音的人,叫呔子。
小时候,小镇上中药铺有五、六家,既看病,又开中药。小时候怕吃中药,喝药汤时生虾子的哭,大人只好一手拿筛子压在上、下牙之间,一手拿汤匙灌中药。那时西医杨医生退烧用一种药粉子,后來知道叫磺胺。当兵后,我知道退烧最有效的20万单位一支的青霉素,还有复方奎宁注射液。那时,小镇卫生所没有这药。
那时候,兴盘迷信,请算命先生算命。盘迷信,小镇上兴“叫嘿”。我依稀记得:母亲和小姨两人拿着竹扒子,到街后面的池塘捞一块瓦片,母親走在前面喊:山儿,回來。小姨在后面答应:回来了。于是,回家后把从池塘里捞的一块瓦片,放在灶里烧红,放在锅里熬水,趁热喝下。这瓦片熬的水喝下后,还真的退烧了,还真的那么神奇。
小时候,夏天爱到池塘游泳,爱上树抓山蚱子(蝉)。一到夏天,额头上,后背尽长软芡包,一鼓脓,母親用笮刺挑破,脓一出,胞就消了。后來知道长包,生节子用依克度软膏一敷,就好了。那时杨医生就用这黑乎乎的膏子,只是不知道叫什么。
文/万重山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时代感。从金贵的装扮到体质虚弱的描写,再到地方医疗条件的简陋与民间习俗的神秘,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1. **金贵的装扮**:作者小时候被母亲打扮得非常精致,从金耳环到银手镯,再到银颈圈,这些都体现了家庭对其的珍视。然而,这种装扮也给作者带来了不便,比如同学们抓他的银颈圈导致疼痛。
2. **体质差与就医经历**:由于体质差,作者经常生病,需要到镇上的诊所就医。那个时代,医疗条件有限,主要依赖于中医和少数西医。作者描述了吃中药的痛苦以及使用磺胺退烧的经历,这反映了当时医疗资源的匮乏和人们对于健康的基本需求。
3. **民间习俗:“叫嘿”**:为了解决疾病或不适,小镇上流行着一些传统习俗,如“叫嘿”,通过一系列仪式性的行为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一习俗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在当地人心中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未知力量的敬畏。
4. **自然环境与生活体验**:作者还提到了夏天游泳和抓蝉的活动,这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但同时也伴随着皮肤问题,如长软芡包。母亲用笮刺挑破脓包的处理方式,以及后来使用依克度软膏的经验,反映了生活中的小智慧和医学知识的逐步积累。
总之,这段文字不仅是一段个人回忆的记录,也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医疗状况和民间信仰的生动描绘。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以及人们在面对疾病和困难时的智慧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