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宝哲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辅助工具,表示语言的停顿、结构、语气和词语的性质作用,有利于准确表达思想感情。我国过去的书籍,除了“句读”,习惯上是不加标点的;中文使用标点,大约是近一百年间的事。
按照传统的习惯,对联无论长短,书写时一概不加标点,这几乎已成定式,直至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书写悬挂的楹联,也很少有人使用标点。这种情况对于短联来说,似乎无关紧要,联作的节奏、停顿和结构,可以一目了然,不会产生大的麻烦。但是如果遇到长联,不加标点,则会让人读起来费力,解起来费劲,一般人很难有那份耐心去捉摸猜测。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读懂对联文字,了解对联含义,欣赏对联艺术,书写长联时使用标点,已是实践中的需要。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使用标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特别是对联在书籍中,已经不是用不用标点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标点的问题。
在笔者看到的对联书籍中,大家对下联末尾使用句号没有争议。问题集中在上联末尾该用什么标点?其中:对于一句短联上联末的标点,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不加标点,一种是使用分号,一种是使用逗号。第一种情况已如上述,不在讨论之列;现在需要讨论的是:一句联上联末尾,是用分号好?还是用逗号好?在这方面,众多联家,见仁见智,各有理由:主张用分号的认为,分号是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一副联的上下联,显然属于并列分句的形式,故上联末应当使用分号;主张用逗号的认为,按照惯例如果两个分句表示两层意思,各自内部没有逗号(即只包含一个分句),就无需用分号,而只能用逗号。看来各有所据,难分伯仲。笔者认为,主张用逗号者,虽然有其道理,但是从对联的具体特点来看,它的对偶语句的形式,似乎上联末使用分号,更能体现对联的特色;况且分号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的停顿,使人们在阅读上下联时,中间能够有从容的缓气机会,这也许就是现在大多数联家认可上联末尾使用分号的原因所在。
对于含有两或三个分句的短联先用逗号,后用分号,大家似乎也无争议。现在争议较大的是中长联,文中已经用了分号甚至句号,上联末尾该用什么标点?一种主张仍然用分号,这样可以更好地显示上下联对立统一的关系;一种主张用句号,满足上联段落性特点的要求。这两种主张,各有利弊:使用分号,管不了上联中的句号,又混合于上联中的分号,有悖于分号原有的职能;使用句号不能满足对联并列性、连贯性特点的要求,似乎都有缺憾。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大。笔者认为,根据标点的习惯用法,上联文中已经用了分号、句号,末尾似乎以用句号为宜。这样也可以为中长联文中使用其它合适的标点提供方便,该用逗号,就用逗号;该用分号,就用分号;该用句号,就用句号。避免一逗到底,看不清条理,分不清层次的迷惘。当然可句可逗时,选用逗号,少用句号倒是联作中应该注意的。
中长联上联末使用句号还牵涉到书籍上下联接排时难以区别界限的问题。笔者认为,按照对联是“两行文学”的具体特点,在印刷编排时,上联下联应尽可能分行排列,体现两行的对称美感。万一因为特殊原因,如文中引用等需要接排的,短联中间的分号,自可作为区分上下联的标志,至于中长联,可以借鉴新诗分行书写接连编排时,分行处用斜线“/”隔开的办法,在上联末尾用双斜线“//”代替标点,则上下联之间的界线也就清清楚楚了。
联作中使用标点,单以点号说,还有问号、感叹号、顿号、冒号如何使用的问题。笔者认为,根据这些点号的习惯用法,按照联中语意恰当地使用,一般不会发生疑问,故在此无需讨论。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对联中是否应当运用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着重号、间隔号等标号的问题,笔者认为使用这些标号显得累赘,影响对联幅面的简明美观;弃之不用也无大碍,故还是以不用为好。
上述看法,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不敢妄言其为定论,作为探索的一家之言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是否妥当,敬希方家赐教。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叶子 白公平
文字审核:惠玲玲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
中华诗经阁总社简介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乔永胜 胡乃华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主编兼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齐鲁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 麻九石 柳艳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杨建奇(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侯五爱(河北)李红彦(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刘亦大吉(杭州)点点(内蒙古)文清(安徽)杨洋(内蒙古)木棉(河北)张燕(陕西)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辛谷(江苏)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杨立新(河北)(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 翁新政(河北)晓峰(江苏)(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邢德朝(陕西)王芳英(陕西)米义勇(四川)(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张守平(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李平安(陕西)陈建民(陕西)段俊怀(陕西)王千金(陕西)党武平(陕西)惠玲玲(陕西)邸兰宁(陕西)刘双民(陕西)杨鸿祥(陕西)杨传宇(河北)(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邸兰宁(陕西)(添加中)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副部长:李飞(河北)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