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济宁河道总督署
古联的考证和翻译:
济宁 王恩祥


济宁河道总督署大堂古联
三德日宣合僚吏军民而底绩;
百川手障会济河沁洛以朝宗。

注释:
一、三德日宣
《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原文 “日宣三德,蚤夜翊明有家。日严振敬六德,亮采有国。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三德:三种品德。①《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②《史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③《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在佛教中,三德指的是恩德、断德和智德。恩德谓如来乘大愿力,救护众生,犹如赤子;断德亦名解脱,谓如来断除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余;智德即智慧,谓如来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诸法,圆融无碍。
在党员干部的语境中,三德指的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即讲政治品德;守公德即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严私德即指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
此外,三德还有其他解释,如在数论派中,三德指构成事物的三种属性:萨埵、达摩、罗辏辉诳鬃拥娜寮宜枷胫校轮钢杏怪隆⒓笆毙腥室逯潞托⒌碌萚8]。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二、僚、吏
《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孔传:“僚、工,皆官也。”《后汉书·邓彪传》:“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新五代史·周太祖纪》:“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群臣百寮,窥见此指,多言用兵。”苏辙《皇叔祖宗祐宗楚免恩命不许不允批答》之三:“既同百僚,咸被光宠;岂独洁己,固陈谦词。”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令尹官高名重,屡次失利,今又以第一之功,让于司马,何以立于百僚之上?”张怀奇《颐和园词》:“云栏月树似南朝,斑扇当楼拥百僚。”鱼豢《魏略》(由《三国志魏书曹植传》裴松之注引):伏以为,陛下既爵臣百寮之右,居藩国之任,为置卿士,屋名为宫,冢名为陵,不使其危居独立,无异於凡庶。陈寿《三国志·魏书钟繇传》: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百僚的‘僚’分明是‘隶臣僚’的僚,是一种奴隶。
官、僚、吏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职责。官是决策者,负责制定和执行政策;僚是协助者,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和建议;吏是执行者,负责执行政策和管理社会事务。在体制内,评价一个人要看他具体扮演的角色。

三、底绩
底绩,汉语拼音是dǐ jì,解释为获得成功,取得成绩。如: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铨赋》:“ 太冲 安仁 ,策勋于鸿规; 士衡 子安 ,底绩于流制。”

济宁河道总督署总督林则徐

四、百川手障
《百川手障》来源于清·陈肇兴诗《肚山漫兴 、其一》中:
茫茫百川水,
只手障狂澜。
和 明、李东阳《送邵国贤还治许州》中:
谁将只手障百川,
向来议者塞与迁。集句。
附:1
肚山漫兴 其一(清·陈肇兴)
岁岁干戈里,争雄气未残。
普天皆赤子,何地得贤官。
海熟鱼虾贱,山空鼠雀寒。
茫茫百川水,只手障狂澜。

附:2
送邵国贤还治许州[明] 李东阳
许州太守西南来,
五马双旌何壮哉。
入门长揖向座主,
元是南畿选擢之英才。
忆君醉下琼林宴,
独向中原领州县。
使节宣恩处处周,
停轺问俗村村遍。
州当要路多舟车,
居民十室九已虚。
亦知听讼事非急,
任道催科政不如。
我方闭门读古书,
闻渠此语重欷歔。
名途利径人竞趋,
谁复有心如此欤。
京城六月淫雨馀,
漂没禾稼倾民庐。
坐令神州赤子百万辈,
啼饥忍冻塞路衢。
翰林儒官不涉事,
饱食端居岂吾意。
万间广厦何必论,
我屋沮洳恐无地。
吾闻杞忧天嫠辍,
纬抱牟心挥贾涕。
敢言民社非我图,
耐有閒情为君计。
大河南北多荒田,
三年水旱相缠绵。
江流转徙无定所,
直指梁汴窥藩垣。
谁将只手障百川,
向来议者塞与迁。
问君此策竟安出,
自言地疏官复小,
有口不敢如河悬。
兹州自古无水患,
亦有平原沃壤遥相连。
古称苛政猛于虎,
或者有患如水然。
息争止暴是君事,
百姓方赖太守贤。
赐金赠秩岂足为子望,
望子不在文章传。

五、沁洛
一、河流。沁河、洛水。
二、这个词,寓意着辞简理博、沁人心脾、温和善良。其中,“沁”意指超凡脱俗、清爽可人、芳香四溢,意指优美动人、清新、幸福、打动人心之义;“洛”则意指温婉娴淑、温和善良、尽善尽美,用作人名意指落落大方、秀外慧中、贤惠之义。这个词五行搭配合理,木水水的组合被认为是有利于个人发展的。

六、济河
济河,又称济水,古名沇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市,流经河南、山东入渤海。现代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今河南省济源市都是因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古代济阴、济阳,现代山东省济南、济宁、济阳,都从济水得名。
现代河南境内的济河,为古代济水被黄河侵占的河道以上段。发源于济源市区,流经沁阳、温县分支,分别入黄河和沁河。

七、朝宗
1、. 朝,古代諸侯於春天朝見天子。宗,諸侯於夏日朝見天子。朝宗後泛指臣下覲見君王。
宋.陸游〈福建到任謝表〉:咸造在廷,甫遂朝宗之願。
2. 比喻川水流歸大海。
《詩經.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於海。」
唐.張九齡〈錢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詩:獨歎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八:关于济宁河道总督署对联的断句
(因为这是古联,传抄或有字误,只按现在资料文字翻译断句,仅供参考)
三德日宣合僚吏军民而底绩;
百川手障会济河泌洛以朝宗。
联中“三德日宣”和“百川手障“
是一对对仗成语;
“合 僚吏军民 而底绩
“会 济河泌洛 以朝宗
上句是“平 平仄平平 平仄仄”
下句对“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
平仄相反,词性相对
根据联律通则要求,可把济宁河道总督署古联断句如下:
三德日宣,合僚吏军民而底绩;
百川手障,会济河泌洛以朝宗。

三德日宣,
合 僚吏军民 而底绩;
百川手障,
会 济河泌洛 以朝宗。

九、直译(仅供参考)
三德日宣,合僚吏军民而底绩;
百川手障,会济河泌洛以朝宗。
上联
只有天天宣讲三德方面的道理,天天传授三德方面的教育,声为律,纲为纪;充分发挥,调动,展示官、僚、吏、兵、民的积极作用,全面综合,利用他们的长处,并且他们都做到了,事业就能获得成功,取得成绩。
下联
逢合济河、济水、泌河、黄河四水,天灾水患的时候,河道总督署的领导只手障狂澜,平祸灭灾。老百姓安居乐业。年年的春天或夏天都带着清新美好的心情,进京觐见天子,呈报民情,报告喜讯。

十、原稿“史”误抄。纳卡贤世裔先生建议,改为“吏”。
三德日宣合僚史军民而底绩;
百川手障会济河泌洛以朝宗。


敬告:因为这是古联,传抄或有字误,
只按现在资料文字翻译断句,仅供参考。




细读济宁王恩祥老战友
济宁河道总督署古联考证有感
新疆 田正海
任城水都府 龙墩皇台传万代;
河道总督署 则徐精神冠千秋。



























































原创:王恩祥
审核:郑守生
顾问:田正海
济宁市老年书画研究会
二零二四年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