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那些日子》
文/冯连贵
1992 年,全国涂料行业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即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涂料分会,秘书处设在北京红狮涂料公司。我作为天津灯塔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宣传部部长,被派往北京担任副秘书长,任期三年。
秘书处位于北京南部的宋家庄,离北京天坛较近,但离化工部较远,每次去部里办事都需要坐车穿过整个北京城,到亚运村附近才能到达。因此,我平时很少去部里,一般都是通过电话或信件与部里联系。每期杂志出版后,我也会寄给化工部的相关部门。
涂料分会的理事长由北京红狮涂料公司的党委书记陶茂康先生兼任。秘书处共有三人,秘书长由红狮涂料公司的一位中层干部张宝琪先生担任,他负责秘书处的全面工作,主要包括召集全国会议、评选论文以及为理事长撰写讲话和总结等。还有一位女同志叫王致英,她负责会计和一些事务性工作。而我作为副秘书长,主要负责刊物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
我要到北京涂料分会工作的消息早已在北京的同行中传开,他们听说我还是一位书法家,都想见见我本人。我到达北京后,先与秘书处的同志们见面,然后又去党委各个部门与相关人员见面,很快就与他们熟悉起来。理事长陶茂康找我谈话,他是南方人,祖籍绍兴,说话非常和蔼。他给我的任务就是办好刊物,而且只有我一个人负责。除了刊物工作,我有时间也可以协助秘书处做好其他工作,他们也会帮助我办好刊物,大家相互帮助。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第一期刊物至关重要,它的好坏关系到我是否有能力驾驭这份工作,也关系到我能否在秘书处继续工作下去。如果我不能胜任,就会被替换。这也会让天津灯塔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丢脸。因此,我非常重视这期刊物。首先是刊物的封面设计,理事长问我是否需要找专业人士帮忙,我说不用,我自己可以完成。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有信心。整个封面设计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我选取了涂料分会成立大会的现场照片,下半部分是关键。我设计了用三个颜色流动的形象,就像油漆从管道中喷涌而出,并掀起波浪。底色采用天蓝色,期刊名“中国涂料政工研究”用红色,期刊日期“1992 年 1 期”用黑色字体。在画面上我还点缀了一些绿色和粉色的点,又特意加上了三个白色圆点。这样就形成了“红黄蓝白黑”五种基本颜色。整个封面上静(开会)下动(油漆的流动)。我把这个设计图案拿给理事长看,他非常满意,当场就确定了下来。
第二步是期刊内页的文字部分,其中一半是现成的材料,如理事长的大会讲话、各企业评选出的论文、涂料分会的章程和分工细则等。现写的文章,则组织相关人员撰写。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字能力,我也写了三篇文章,一篇是创刊词,另一篇是在青岛召开的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和第一次通讯工作会议的侧记,还有一篇是宣传我厂市劳模、科技人员李凤云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题目是“敢教巾帼胜须眉”。此外,为了使刊物不那么死板,增加职工的可读性,我还增设了一个文学栏目“五彩路”,发表了职工寄来的诗歌、小品、散文等文章。最后,文章和照片都准备就绪。

韩天衡书
韩天衡画
然而,我仍然觉得刊物缺少一些内容,那就是知名度。于是,我决定邀请著名书画家题词。我比较熟悉的是上海著名金石书画家韩天衡先生,便请他为刊物题词。不久,韩天衡老师寄来了“攻心为上”的书法作品和绘画“银色世界”的作品照片,我用了两个整版(铜版纸),效果非常好。就这样,《中国涂料政工研究》双月刊首期于 1992 年 10 月正式出版发行,在全国涂料行业引起了很大反响,好评如潮。1994 年,根据上级指示,《中国涂料政工研究》更名为《涂料政工研究》。
刊物出版发行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想再举办一次书法大展,于是向领导汇报了这个想法,得到了领导的同意。我在刊物上刊登了征稿启事,书法作品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寄来。我们从中选取了 100 多幅作品。首展选择在重庆三峡油漆有限公司,再次取得了成功。第二展则在天津灯塔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我邀请了天津著名书法家唐云来先生剪彩,当时他是天津书协的秘书长。在笔会上,唐云来先生写了很多书法作品,可惜我一张也没有得到。为了这次展览,我还请了我的老恩师耿仲敭先生题词。83 岁的耿老先生身体明显不如以前,但他还是写了一幅四尺长的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幅对联是耿老先生的最后一幅书法作品。

著名书法家耿仲敭书
三年来,我认真工作,从未请过假。每一期刊物都按时出版。除了忙于刊物的工作,我还积极参与秘书处的各项工作。我的业余生活就是读书和练习书法。每天晚上是我练习书法的好时机。在北京期间,我没有去过任何公园,但有两个地方是我经常去的,一个是琉璃厂,那是一条文化街,在那里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另一个是方庄,离我住的地方很近,那里有一家书店,书籍种类齐全,我买了很多书,如廖静文女士写的回忆录《徐悲鸿一生》和蒋碧薇女士写的回忆录《我与张道藩》等。
1995 年 6 月,我在北京的三年任期结束,刊物出版了 16 期。我将这 16 期整理成合订本,分发给各涂料公司,圆满完成了任务。
回到天津后,我继续担任宣传部部长的职务。领导还让我兼任副秘书长,又出版了 6 期刊物。这时,各涂料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不太景气,有些企业甚至无法缴纳协会的会费。我们的下一家合作单位是上海的涂料公司,他们已经决定不再出版刊物。我将这 6 期刊物也装订成合订本。这 22 期《涂料政工研究》由我创刊,也由我停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从北京工作回到天津已经 30 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许多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已经去世,我们的国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富裕了,国家强大了。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简介
冯连贵,1950年生。已故天津著名书法家耿仲敭入室弟子,华世奎再传弟子。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研究会会员、天津市老教授协会硬笔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荣获“天津十大藏书家”、“天津十佳读书家庭”、“红色收藏家”称号。
他以书法见长,法宗颜体,犹善大幅巨制作品。榜书“福”字已经成功申遗。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赛并获奖,如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书法获金奖,中国书协主办的楷书名家邀请展获奖。作品入编《中国书法家选集》、《中国书协首届楷书名家邀请展作品集》、《中南海胜迹诗联书法集》等。
从事少年书法和老年大学书法授课20余年。连续20次带领获奖学生到人民大会堂领奖,并代表全国书画教师在主席台上发言,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授予“杰出贡献奖”。他的颜体书法教学视频荣获“第五届全国老年远程书法教学视频优秀教材”等。
责编:冯连贵、许壮楣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王广杰、许壮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