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华石鼓园(连载一)
●作者:邹新社(陕西宝鸡)
来源公号/甘棠遗爱

从2023年五一前起意把“闲谝系列”文章集成册子,到《闲谝宝鸡》付梓,不知不觉一年多了。去年9月初,同学儿子结婚,带着湖南亲家一行十余人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游人多,没有请到专业导游,为不耽搁客人时间,凭着写《让宝鸡的青铜器活起来》积攒的关于青铜器方面的知识,硬着头皮自告奋勇当了一次导游,结果没有想到跟着我们团队的游客越来越多,有些陌生的游客还问了问题,赶巧都在我的认知范围内,回答还算满意,结束时,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于是,萌生了写一篇关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文章。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石鼓阁包含在中华石鼓园景区内,一并规划建设。要写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自然绕不开石鼓阁、中华石鼓园。
到了陕西,不到宝鸡,你只知汉唐,不知周秦。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及石刻上的古文字“记录”和“传承”的文辞填补了人们对周根秦源文明从发韧到兴盛的认知空白与历史认证。“钟鼎彝器甲天下,金甲陶文冠古今”,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华夏文化的源。一座城,能够让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她厚重的文化,能够留给历史的,也是她的文化。中华石鼓园充分体现了文化园林的和谐统一,将青铜器展示、石鼓遗址保护、文化宣传、科普教育、园林观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2014年,中华石鼓园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5年,中华石鼓园工程获2012~2013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2018年,中华石鼓园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项经典工程”。
现在,宝鸡市中心从南至北,鸡峰山、茵香小镇、中华石鼓园的两大标志性建筑石鼓阁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仓老街、渭河、东岭廊桥、联盟渭河大桥、团结渭河大桥、上马营渭河生态公园、宝鸡大剧院、国金中心像一串珍珠,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成了宝鸡地标、宝鸡名片和网红打卡地,成了宝鸡城市旅游的聚集地。在这一区域,如果说2014米高的鸡峰山是宝鸡自然最高度,203米高的国金中心是宝鸡建筑的最高度,那么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石鼓阁为一体、珠联璧合的中华石鼓园就是宝鸡文化的最高度。

中华石鼓园不但提升了宝鸡城市的文化品位,更成了一道随时都拿得出的免费文化大餐,不管是政府公务接待,企业商务洽谈,还是个人带亲朋好友游览,中华石鼓园成了不二选择,同时,中华石鼓园也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成了摄影家登高望远拍摄美景的好地方,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娱活动的首选之地。站在蟠龙大桥远眺中华石鼓园,石鼓阁镶嵌在团结渭河大桥的日月同辉大圆圈内,别有一番风味。
到中华石鼓园吃完文化大餐,往东不到300米可到民国风格建筑群的陈仓老街拍照打卡、品尝各种宝鸡美食。再往东便是高新大道,宝鸡最繁华的商业集中在高新四路到五路周围;往西可到原青铜器博物馆——现在的宝鸡民俗博物馆领略宝鸡本地风土人情;往南可沿茵香河到炎帝影视基地、茵香小镇、鸡峰山游览,感受人文始祖炎帝文化及宝鸡的山川秀水;往北可漫步穿过东岭石鼓文化廊桥,感受渭河的壮阔、桥城的炫丽,桥北的上马营渭河生态公园是宝鸡渭河公园最美的一段,在渭河公园可与宝鸡大剧院、宝鸡第一高楼——国金中心合影打卡,转累了,可到国金中心楼下的银泰城品尝美食。可以说,以石鼓山为中心,可以领略宝鸡最美最繁华的风景和风情。
本文以风水宝地石鼓山、石鼓阁里感沧桑、周秦发祥在宝鸡、青铜知识知多少、青铜器上看文明等5个部分、2.7万余字,重点介绍中华石鼓园前世今生及青铜器、石鼓相关联的知识点。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金石铭周秦》 翟惠萍 编著
2.《石鼓文诠释》 官波舟 著
3.《石鼓文研究文集》 归之春 著
4.《中华石鼓园》 李耀虎 主编
5.《石嘴头村村史影像》 家史摄影创始人王杰 编著
6.《渭滨区乡村“一村一册”丛书》 渭滨区乡村“一村一册”丛书编纂委员会
7.《渭滨区志(1991-2010)》 宝鸡市渭滨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8.《听我讲宝鸡》 宝鸡市文物事业管理局
9.《石鼓阁说石鼓》 张亚炜 编著
10.《石鼓阁赏对联》 蒙卫国 编著
11.《追寻陈仓古国》 辛怡华
12.《青铜器与宝鸡 周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系》 张润棠

作者简介:邹新社,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扶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毕业,从军26年,先后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5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被原四总部表彰为全军优秀参谋,现供职于宝鸡市政府机关。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散文散见于报刊及网络平台。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