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
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
“有些旅行适合结伴,有些目的地只能留给自己。每次旅行,是为了更好的遇见,遇见是为了更好的想念。但是不管怎样,出发,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从西藏回来已经整整24小时了,但梦里总是飘着酥油茶的清香,还有那挥之不去的雪山冰川、蓝天白云、如织羊群、茫茫草原、神圣宏伟的布达拉宫及各式各样的大小寺院,迎风翻动的经幡,以及佛光烛影中一张张虔诚质朴的脸。
西藏是一个无法用言语去描述的地方!只有经历过,震憾过,感动过,哭过,笑过,惊过,你才能真正理解西藏,爱上西藏。
如果没有经过2天2夜从海拔100米——5000米火车上颠簸、没体验过初入高原反应的不适,你就无法体会西藏天路难行之艰辛,也无法去感受那曲折险恶中行车的惊心动魄,还有沿途中那怕只是一闪而过的美景。
走进林芝,俊秀的尼羊河,滔滔的雅鲁藏布江,浩瀚的鲁朗林海,美丽如画的草原,神秘的卡定沟,你才知道西藏江南是如此美丽多娇。
西域高原无数的圣湖犹如熣灿明珠,与无数雪山交相辉映。浩如烟海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如繁星点缀夜空,犹如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唐卡。当你看过神山圣湖,你就会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一种信念,一种超脱现世拘束的追求,一切的世俗尘埃都会在倾刻间消失。
只有走进布达拉宫,走过八廊街的小巷,朝拜过金碧辉煌的大昭寺,亲历过色拉寺的辩经和哲蚌寺的晒佛,你才能真实感受到圣城拉萨,那个在暄闹中也很容易获得宁静,可以让人静静地发呆的城市。
当我们走近南迦巴瓦峰,呼吸着西藏高原稀薄而清新的空气,沐浴日照金山的余辉,每个细胞都在扩张,心跳就要停止,仿佛就象梦一般的不真实。
当我们经过几十道拐山路/3小时车程,来到海拔4998米的羊卓雍措,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抚摸着甘巴拉山口那遮天蔽日的五色经幡,遥想着远古时这里的繁华和衰落。目睹连绵千里的扎达土林,成群的野鸟,还有那一群群从车边掠过的野驴和藏羚羊,你会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人与自然的和谐竟诠释得那么的完美无缺。
在西藏酒家喝着浓浓的酥油茶,嚼着不知何味的糍粑,你也许会明白,藏民那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为什么会那么生动。
西藏是很多人的梦,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梦可能会有不同的元素,诗可能会有不同的内容,画可能会有不同的色彩。但不论如何,都值得你去编织,去吟诵,去描绘。
西藏再好,我们还是会想念家乡湖北,想念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因为那里有我们挚爱的家人,有我们珍惜的朋友,还有我们不大但温暖的家。
西藏归来,很多人也许会问我西藏好玩吗?有高原反应吗?我能很好的解释我是否有高原反应,但我没办法向他们诉说西藏是否好玩,西藏是一个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地方,如果没有经历过途中的颠簸,你就无法体会天路难行之艰辛,看不到一路磕长头的信徒,也无法感受沿途中哪怕是一闪而过的美景。只有经历过、感动过、哭过、笑过,甚至是高原反应过,你才能真正理解西藏,爱上西藏。
我无法向他们描述在路上,第一次看见朝圣的藏民,一家老小,每走几步就伏倒尘埃,五体投地,虔诚地磕下长头。那一瞬我竟如重石撞击胸口,泪水刹那滚落,这一生一世,这样的朝圣之旅,究竟能够走多远?一个平生不曾追问过信仰为何物的我,那一刻忽然明白,为什么仅仅为了完成《古兰经》“变成一个较好的人”的规诫,全世界的穆斯林一生之中千方百计要去往圣地麦加朝觐,有人甚至为此横越半个地球,翻山越岭,耗尽一生财富。因为,有信仰的人们是有福的。
《西藏生死书》上说:“西藏即不是等待世人来拯救的蛮荒之地;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香格里拉;它的独特,确实让人神往。”而我们在西藏毕竟只是几天的时间,一路上我经历了去巴松措的天气变换带来的神奇感受,羊卓雍措来来的的惊艳,初上西藏高原反应的不适。但有幸我们在布宫、在大昭寺、在扎什伦布寺在八廊街在拉萨夕阳下双手合十,用心朝拜。留下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佛的慈悲,感动信徒的虔诚,感动那天的蓝,感动那雪山的圣洁,感动那湖水的宁静,感动那天地之间,感动那生命的轮回……
我是个爱做梦的人,我把每一个未知的旅途当成一个梦想,只有当梦想成真的时候是最美的。然而,生活让我不得不找来众多借口,我不够勇气舍弃六便士,也做不了树上的男爵。只能在这不自由的身之外,偷偷幻想,逃离都市丛林,追寻星空之美,追寻心灵之美。
我是一个知足的人,每一段旅行的结束,都能伴随我在往后很长一段日子里细细回味,便觉得生活如此美好。回来,继续生活,读书,和朋友喝酒聊天。
西藏归来,所有的颠沛流离都是值得,所有的匆忙都是行进在死亡的路上,人从生到死,都如一叶菩提!
西藏,不管你怎么看,西藏还是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