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名家新作]鱼米乡的丰饶
杨盛龙
阳春三月,我回到湘西水杉坪山寨老家小住。一天,参加在神龙洞举行的革命传统教育。来自湘西自治州并龙山县有关部门的干部和乡村干部群众汇集在山腰洞口,村干部讲述着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昨世今生。
土地革命时期,水杉坪是红军推进土地革命、扩建苏维埃的活动地区。从这里翻过东山口木古崖,再行十余里,到山那边的茨岩塘,就是贺龙、任弼时等革命志士当年扩建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的驻地,辖有红二、六军团兵工厂、医院、供给部、红军学校等直属机构。1935年秋,红军向水杉坪大户人家张世恩借粮约6万斤,陆续挑运到茨岩塘一少半粮食,尚有大半储存在当时叫大洞的神龙洞。那年冬,红二、六军团从茨岩塘出发长征北上。1938年,国民革命军官兵在水杉坪为国家征收抗日军粮,也将征粮储存在这个洞内,现在可见到他们当年在洞壁上凿刻的“民众保障”石刻,还有防护墙等。
一个大户人家就向红军捐借6万斤粮食啊!方圆十几里几千人口的水杉坪当年有多少大户人家捐借,再加上非大户人家,共计捐借了多少粮食,年代久远,可能难以考证。仅仅从自治州和县党史研究部门考证出的6万斤粮食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当年水杉坪的丰饶富庶和支援土地革命的慷慨精神。生造出“捐借”这个词,类同于以后的“派购”,向老百姓征派购粮、派购猪,“派购”一词的主旨在“派”,定额任务必须完成,“购”是象征性的,付给相当于市场价六分之一左右的款项。
方圆十几里的水杉坪田园是湘西山地间少有的坪坝,四周山岭围成一圆圈,几千亩田园平整如镜。龙山县流行一句谚语:“正南华塘三坝,不如水杉坪一岔。”水杉坪田园面积比正南坝、华塘坝窄小许多,那三个坝子土地平整宽阔,历来缺水,流经三坝的酉水河流量大,然而水位低,旧时没有抽水机等设备,人们空望水流,对着干旱心急如焚,多数地块只能种植旱作,种植产量高的水稻缺乏有效灌溉。水杉坪四周有百十处泉眼汩汩,出水位置高,历来灌溉便利,物产丰足,两条小河以及小溪汇集,从南边山崖悬岩根处潜入地下,每遇洪水暴涨,潜流不及,地势平坦的水杉坪下坝便被水淹,水退之后,大堰坝、小堰坝和几条溪河以及沟沟岔岔鱼虾成团,水鸟成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一派天堂美景鱼米乡。湘西崇山峻岭大多数地方干旱缺水,龙山县城附近的正南坝华塘坝希望雨水多,唯有水杉坪希望干旱,越是干旱越丰产。往日,水杉坪人一年四季挑米下洗车水码头卖,是粮食“出口”坝子。我们小儿时节,老班辈人开口讲当年就是那话:你爹那年跟我挑米下洗车,云云。那时候学校以及乡村都爱唱“洪湖水,浪打浪”,其中唱词“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觉得似乎就是唱的我们水杉坪。
龙山县1958年才有公路从外县通达,水杉坪那时连公社所在地都不是,在县城通公路的第三年就通了支线公路,同时修建了大仓库,就是为了向国家缴纳运送粮食。回想当年缴送公粮,每天早晨挑一百多斤稻谷登大仓库相当于上三层楼房那又陡又长的台阶,比县城南门坡的台阶差不了多少。
一个连年挑米下洗车卖米的水杉坪,大集体时代是怎么脱变成从外面借粮的呢?
我二十岁左右的那些年,我们120人的生产队全队社员分配的口粮只有两万余斤,每人平均口粮两百斤左右,一个生产队两三年才有6万斤口粮。各村寨多数人家缺粮,我家十几年没有年饭米,一年到头都在借粮,借来的粮食每顿匀一小点和瓜菜煮烂啪饭,吃野菜、挖蕨根榨蕨粉度饥荒。我们下比沙沟借红苕,挑红苕翻连二坡,二十多里上行路,每借一百斤红苕第二年还同样重量的稻谷,相当于借一还一的五倍,多么重的高利贷!有一天,我跟着父亲到半坡一户人家里买红苕,讲好价钱,付了款,装好了担子,借宿在他们家,睡下后,听到女主人回到家埋怨男主人说价钱低了,我和父亲天没亮赶紧挑起担子逃也似的返程。又一年,我们生产队集体去麻风村借苞谷,各家登记数量,想起见到过的麻风病人掉眉毛、烂鼻子、流脓血、掉痂渣的形象,借他们收获脱粒的苞谷?家里有粮食或者另有办法的人家就不登记了,多数人家还是硬着头皮登记,去挑回来,用劲搓洗,晒,反复晒,磨成粉,怕被传染,麻起胆子吃……水杉坪人同样是耕作那些田地,因为开垦下坝沼泽水凼,稻田总面积比以前增扩了一千多亩,但却连年减产缺粮,穷得解不开锅,生活十分困难。
一个连年大米“出口”的水杉坪坝子,何以脱变为粮食“进口”的穷村寨破落户?是因为瞎指挥下死命令在高寒地带推广双季稻导致瞎忙碌反而减产?还是田地都不归自家所有,庄户人家都没有种什么怎么种的自主,因为大呼隆大锅饭体制下分配不均,大家都失去生产积极性,出工不出力而导致?没有刻意去考证和研究了。
1982年实行土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各家各户自主种植,很快就不缺粮了,几年后逐渐脱贫致富。进入新世纪,且不说水杉坪人是怎样的丰衣足食,仅仅看基本建设一项,就足以让人耳目一新。水杉坪以前都是以姓氏集中居住,分布着诸如向家寨、田家寨、王家寨、贾家湾等村寨,而今,普遍修建楼房,各村寨都连在了一起,新房连成片。基本上每家都有汽车,其中很多家庭每户几辆,公路通到每家每户。水杉坪鱼米乡仍然是丰足的鱼米乡。
文/杨盛龙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杨盛龙,湘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在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散文》《中华散文》《美文》《华夏散文》《中国散文家》等发表作品约两千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1949~1999》《中国散文大系》《读者》等选载,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杨柳依依》《心心相依——中华56个民族散记》等二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著专节专题评介。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