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罗庚大师的《豆》诗
想到天才少女周萍的逆袭
同是一粒豆,两种前途在。
阴湿覆盖中,养成豆芽菜。
娇嫩盘中珍,聊供朵颐快。
如或落大地,雨润日月晒。
开花结豆荚,留传代复代。
我不懂诗的平仄韵律。但是,数学大师以豆喻人,扑实无华,却向我们告诉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个人的奋起有为,和沉沦毁灭,与豆的命运是何等相似!
数学大师华罗庚,因家中贫寒,又爱贪玩,读初中时偏科严重,除数学外,其它科目一塌糊涂困,唯独对数学情有独中。是他的初中老师王克维,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并经常予以辅导。因为家中实在太贫困,王克维老师便通过关,推荐华罗庚到上海边打工,边学习。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轰动。要知道苏家驹是当时的数学权威。华罗庚的这篇学术论文,被时任清华大学校长发现,惊锷之余,发现了一个数学奇才,结果破格从一个初中生,上了中國顶尖的大学清华,最终华罗庚成为了一代世界级的数学大师。
无独有偶,这次全球阿里巴巴数开卷比赛,谁也没想到江苏涟水县职业中专17的女生姜萍,竞考出了第12名的好成绩。听到这个消息炸锅了,一名清华的博士拿出500万人民币打赌,如果复赛姜萍考取了,他愿输500万。连方舟子及國外几位留学的留学生,都摇头,说不可能,要不是枪手代笔,要不是做假,怎么能考到12名?负面與论尘嚣甚上。但姜萍就是姜萍,心理素质特别好。不争辩,不气馁。继续准备复
今天,8个小时的闭门试考结束了,姜萍轻松的答完了考题,答着走出考场。如果姜萍考上了,大概率她不会拿那打赌的500人民币。因为这不是姜萍,人虽穷,志不短。8月份将公布这次闭门复赛的成绩。我衷心的祝愿姜萍如愿考出好成绩!如果,姜萍这次逆袭成功,多亏了她的数学老师王润秋。是他发现、精心的培育了姜萍这颗数学天才。其实,王润秋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分到一个县职中当老师,也是有点可惜!王润秋老师因为姜萍的逆袭,能否为他自己改变命运?也未可知。
新中國成立后,教育也进行不少次教育改革,由文革前应试教育,改为文革后进行农村的贫下中农,城市的工人阶级推荐学生入学,变为工农兵学员。十一届三中会会后,又恢复了高考的应试教育。不管怎么改,还是没有改变各科综合分数总分的录取分数线,还是唯分是论。尽管,后來又变为理科、文科的录取数线差异,根据分数线这个铁律,录取学生根据分数线,没有根本的改变。当然根据全国各省地理环境、文化、经济的差异,划出不同的录取分数线,有合理部份,也失去了教育公平、公正。不发达省份的录取分数线,要比不发达的省份低一些有情可原。但是,发达的北京、上海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要比江浙、山东、湖北、湖南等地的录取分线低,这不好解释。因为不论经济的发达程度、教育的硬件、较件,都比其他省市强。凭啥,他们的录取分数线要低一些。这也是教育的不公平,在教育上一國多制。
不拘一格选人材,既使单科满分,总分没达到标准,还是上不了大学,更上不了中國的一流大学。我想:我国的应试教育应该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时候,如果单科是天才,我们不能放过一个好苗子。中國的应试教育不行,加拿大的也死板,唯有美國不拘一格送选人才,为我所用,为我服务,为什么全世界优秀的人材都往美国跑?这点应该深思!
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