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进青木川
●作者/张渭英(陕西宝鸡)

向往青木川很久了。初识它源于几年前读过的叶广芩的小说《青木川》,很被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所吸引,激起了探访它的兴趣。后来由于疫情等原因,终未成行。这个端午假期,和两三好友一拍即合,开启了神往已久的青木川之旅。

沿着蜿蜒的山路颠簸了好几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掩映在一片葱绿青山下的青木川。青木川镇隶属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因为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陕甘川三省在此交界,因此青木川被称为“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响”之地。
站在青木川古镇前,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风雨云烟中,耳畔依稀传来战鼓雷雷、烈马嘶鸣的长啸声。魏辅唐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如电影画面般从眼前一一浮过。

他曾占山为匪,也担任过川陕甘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他在青木川独霸一方,且私藏武器,私种大烟,私设公堂,滥用酷刑,人称土皇帝。但他又常行善举:兴修水利,开堰拾田;架桥修路,便利交通;网罗人才,组建戏班;尊师重教,创办学校。1952年4月27日,宁强县人民法院以恶霸杀人反革命罪处其死刑,1987年5月25日,本县法院又立案重审,撤销当年刑事判决,以投诚人员定案。
一代枭雄颇具争议的人生落下帷幕,功过自有历史去评判。但他传奇的一生,为我们留下很多值得深思的故事,我们追寻着他的故事一步步走进青木川。

青木川,这鸡鸣三省,商贾云集的要塞之地,这魏辅唐独霸天下,无人能敌的魏家天地。几经岁月沉浮,如今,已成为风景优美游客遍地的旅游胜地。
走进青木川,魏辅唐是绕不开的话题。魏氏宅院建于民国时期,占地10亩左右,整个建筑呈轴对称图形,酷似北京的四合院。这里是魏辅唐当年生活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气势相当宏大,在整个古镇首屈一指。现在虽已破旧却依然精美的亭台楼阁、雕花门窗,似乎在苟延宣告着它旧日的辉煌。

我们慕名来到镇南高台上的辅仁中学。这座曾有着高大考究办公楼和可容纳千人大礼堂的魏家私立学校,如今名称未改,却是隶属于宁强县青木川镇的公立中学了。高大雄伟的笔架型门楼昭示着它曾经的不凡。适逢假日,学校大门紧锁无法入内。我只能从栅栏门里窥见院落正中的礼堂仍保留着原貌,两边教学楼早已换了新颜。很难想象,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这个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偏远小镇,会有着可同大上海学校相媲美的私家学校。且不说它高大气派的建筑、一应俱全的硬件设施,单就学校的课程也足以让人惊叹。学校除了开设常规课程,还有外语、戏曲、武术、体育等科目,外语分英语俄语,戏曲有秦腔、川剧和京剧。更可贵的是,在辅仁中学读书全部免费,且对四川、甘肃等外地学生一视同仁。本辖区内满7周岁的孩子必须去学校读书,否则其父母要受惩罚。

我不知道历史上是否真的有那位名叫程立雪的女子,但我相信当年,一定有位气质如兰,思想卓绝且才华出众的留洋女教师,和崇尚知识致力办学的魏辅唐一起,在这静穆的校园内,执着的热爱着她的事业,悠然地弹着钢琴,默默地奉献了一生。
漫步回龙场那古朴的老街,两边各色商铺林立,叫卖声不决于耳,依稀存有当年的喧腾。魏辅唐时期,这里商贾云集,是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最繁华有名的商贸场所。远近闻名的辅友社、辅仁剧场、荣盛昌等商业及文化机构都在这里。荣盛魁的雕梁画柱、锦榻玉帛仍在高傲的伫立,却不见了当年霸气的主人,沦落为凭票入内的参观景点。
横跨金溪河的那座廊桥,名字由济川桥、风雨桥到现在的飞凤桥。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它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伫立在青木川山色之中,见证历史,笑看过往。

因时间原因,我们未能去参观瞿家大院。但其主人瞿瑶璋冰火两重天的人生,令人唏嘘不已。作为魏辅唐的最后一位女人,她前半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却在后半生孤苦伶仃穷困潦倒,阅尽人间冷暖。
一部《青木川》,一段古镇历史的缩影;一座青木川,一代枭雄的人生见证。魏辅唐使这偏僻小镇盛况空前,叶广芩让这弹丸小镇名声大震。他们,在青木川的历史上,终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魏辅唐缔造了青木川的盛世繁荣,青木川埋葬了魏辅唐的立体人生。历史在前进,故事在更迭,这里蓝天依旧,青山依旧,只是,主人公早已更换了名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