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寺祈福
游雪莲

天池,天上仙界之池,指山顶之池。寺庙以天池为名,契合禅意。
天池寺坐落在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竹林村,寺前有久负盛名的大公井遗址,寺后有天心窝山,寺左有尖峰岭山,寺右为云盘山。据史料记载,天池寺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邹蟾春先生开山施业,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天池寺前身为尖峰岭山的一座小庙,名海潮寺。该寺为汉代修建,后因雷火而毁,故选迁于天池山。因此地有一大池塘,该塘自皇佑以来,虽大旱流金却未尝涸竭,便易名“天池寺”。
友人的孩子今年高考,邀我陪她去天池寺祈福。
当地有个历史悠久的传说,到天池寺庙为学业祈祷特别灵验,很多人来烧香之后,实现了金榜题名的梦想。正因如此,这座寺庙远近闻名,香火很旺,尤其在高考之前。今日兴之所至前往之,果然如此。
屹立在山门处的那棵黄桷树,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但丝毫不显垂老之态,参天的大树,浓荫如盖,翠绿的枝叶间蕴藏着无限生机,益增古朴幽静气氛。黄桷树的一些枝干上被系上了红布条,这是人们用来祈福、保佑平安的。
精美壮观的山墙上刻有“灵山遗迹”四个醒目大字,天池寺的山门不大,但很精致。两侧山房耸立,飞檐挂角,千年古刹的味道,便叫人沉浸其中,悠然神往。山门背面写有“佛境清凉”“回头是岸”。

进入寺院,驻足四顾。阳光铺满角角落落,寺内松柏、槐柳成林、绿树成荫。中央是一池碧绿的清水;正对面的“大雄宝殿”四个金字,在阳光的映照下通体闪光;左边的钟楼,右边的禅房,在蓝天白云衬托下显得蔚为壮观;后面是一道长长的福字墙,香客排着长队摸墙上的“福”字。池塘四周的石栏和石狮上密密地挂满红色的许愿条,别有一番风景。
一尊尊栩栩如生的石狮静静矗立着,目光穿越千年。来往的香客虔诚的敬香,心里默默念叨着。一位大妈在佛前焚香长跪,祈求佛主保佑孙儿考上重点大学。
友人从左边的钟楼开始一一拜谒圆通宝殿、药师宝殿……拜文殊菩萨祈愿的特多,有父母陪同的,也有同学结伴而来的,手里攥着许愿条。我则沿长廊而行,认真学习领会墙上贴的禅语警句。
来到绿荫蔽日,花草芳香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寺院的一树一花、一砖一瓦似乎都沾染了神气灵气,每一步每次呼吸似乎都得小心着,时刻怀揣着、念叨着、传递着每个为人父母者的祈祷。在寺院一角落,不知名的野草,看上去很普通,拍出来却很艳丽。这一地的葱笼,怕也是吸够了灵气的。
据香客说每年2月、6月和9月,来寺庙上香的人特多。那场面相当壮观,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我也算无神论者,没有信仰的一代,对求神拜佛烧香还愿类都持观望态度,不反对也不支持。
遇上节假日,下午两三点,是寺院的人流高峰,有外地游客也有本地休闲人群,大部分都是给子女烧香祈愿的。红墙内外人影憧憧,一副国泰民安。
寺院本是清静之地,现也成了热闹场所。殿堂内供奉的佛像、珍藏的文物都被与世隔绝,而殿堂外香火缭绕,香客信徒顶礼膜拜,清静与热闹、脱俗与入世,就是一门之隔。
信佛的人似不少,然而有多少是如我等,不懂也不信,只是恰好有闲,抬脚及至。
我和友人在佛门净地倾心长谈,对于高考我们各抒己见。为人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是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面对现有成绩,能肯定自我,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才让父母欣赏感动。
尤其是高三的家长,面对高考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不要成天夸大高三学生的辛苦,也不要成天自我渲染家长的不易。家长的消极情绪是会传染给孩子的。高考,是你我的孩子唯一可以自己去争取去改变命运的机会。家长保持一个平和愉悦的心态,你的孩子定会受益匪浅。对于家长来说,常态就是最好的状态;对于孩子来说,正常发挥就是最成功的发挥。不要寄希望于超常发挥,那可能比中彩票还难。
“铛、铛、铛”,大雄宝殿传来三下响亮悠长的钟声,有香客敬香,这是佛门对红尘俗世的最高礼节。
抬头一望门楣上苍劲有力的“到此作甚”就是天池寺的出山门。
走出天池寺,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极目远望,贡井城区尽收眼底,眺望隐隐约约的旭水河,我惊喜地是依然能听到旭水河中桥堰瀑落下与溪水流动声音,天池山的风轻抚着我的脸颊,佛门空灵让我全身轻松。
2024.6.5
作者简介:

游雪莲,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荣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报刊杂志和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