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高考岀人才的思考
词/廖尚光
独木桥行,大学开门,父母关情。看中华考试,公平录取;环球赞誉,正义拼争。选准修科,研成硕果,报效中华百姓称。寒窗啊,造诸多智者,使国图腾。
神州喜聚才雄。在数理文科传大名。望腾空火箭,西方被震,外交领域,使虎常惊。但有财奴,变成败类,逃到西方卖国情。真可恨,要批邪树正,保国安宁。
注:
清华北大培养出来的所谓高才生,有很多人拒绝报效祖国,到西方去当财奴。
廖尚光先生的这首《沁园春·高考出人才的思考》以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于高考制度及教育成果的深刻反思和复杂情感。词中既颂扬了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公平机制,肯定了它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对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未能回报祖国,反而选择服务于外国,甚至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批评和遗憾。
【沁园春·高考出人才的思考】一词,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学子们通过高考这一“独木桥”,争取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画面,强调了这一过程的艰辛与竞争的激烈,以及家长和社会对这一过程的高度关注。“看中华考试,公平录取;环球赞誉,正义拼争。”展现了中国高考制度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体现了其公正性和竞争性。
随后,词中提到“选准修科,研成硕果,报效中华百姓称。”这是对那些通过高考获得深造机会,并最终学有所成,能够贡献社会、服务国家的优秀人才的赞美。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们怀着一颗报国之心,致力于推动国家的发展,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称赞。
然而,词中也提到了令人痛心的现象:“但有财奴,变成败类,逃到西方卖国情。”这反映了现实中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却未能坚守初心,反而受到物质诱惑,选择背叛祖国,投靠外国,甚至出卖国家利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蛀虫。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极大亵渎,也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严重伤害。
面对这样的问题,作者呼吁:“真可恨,要批邪树正,保国安宁。”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谴责,并提出了要清除这些危害国家的不良分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求。
整首词通过对高考制度及其影响的多角度描绘,既展现了高考作为选拔人才机制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教育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呼唤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培养既有知识技能又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以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首词不仅是一次对高考制度的深刻反思,也是一次对教育本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再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它提醒我们,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重视品德教育,确保教育真正服务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