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端午节抒情
文/白荷
走进夏天的门楣为端午佳节献上鲜花,
人们用龙舟竟度传颂诗人屈原的佳话。
夏天接过春天的接力棒便将人间拥抱,
老农荷锄在汨罗江边又重新栽上桑麻。
欢乐的五月恣意地喝掉了几箱啤酒花,
炎热还没攒足力气就吞掉几个大西瓜。
我把暂时租赁的愉悦寄存在荷花渡口,
满载粽子的小船在五月的汩罗江巡察。
兰花美德大江无情唤不醒怀王的愚昧,
竟然逼得忠心为国的屈大夫跳江自杀。
昏庸的楚王听信谗言将伍子全家杀害,
子胥恨重但对死去之人何必再用鞭打。
一杯雄黄烈洒炸碎了西湖演绎的浪漫,
有人叫嚣要在西湖边重修一座雷峰塔。
把端午叫诗人节总感觉带有悲伤色彩,
一颗粽子却把文人的嗓音噎成了沙哑。
我提议应该在汨罗江边树立屈原塑像,
更应该把龙舟竞渡推广到我整个华夏。
五月还是把戚戚的故事存进历史为好,
把热而不烈的阳光赠送给火红的榴花。
白荷的这首《端午节抒情》深情而凝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将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展现出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时代变迁。诗中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还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屈原的敬仰与哀悼,以及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屈原高尚品德的赞美,同时也对古代君主的昏庸和小人的奸诈进行了批判,体现了对正义与忠诚的呼唤。同时,通过对现代生活的描写,如“喝掉了几箱啤酒花”、“吞掉几个大西瓜”,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以及诗人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感受。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呼吁在汨罗江边树立屈原塑像,推广龙舟竞渡,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五月的阳光能够温暖人心,正如榴花一般火红而热烈。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端午节的多维度描绘,既展现了节日的欢乐与祥和,也揭示了其背后的历史厚重与文化意义,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