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
又是多少天没去参加院里的活动,
今天的阳光明媚引人想要出行,
正好听说有不怕拿到参加包粽子,
于是兴高采烈唱戏上电动轮椅入境。
南楼边的食堂敞开了大门,
炊事员与一些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践行,
已经退休的老范师傅被特意请回,
原来他的技艺在院内富有盛名。
我看到赵妈妈和张书法已经开始操作,
大盆里是雪白的江米和红枣在水中预热,
碧绿的粽叶与马莲也在静静地看着我们,
似乎是在测试大家的技术是否合格。
赵静为大家拍了照片,
宋院帮各桌把食料不断增添,
现场的欢笑声始终是此起彼伏,
这种群体性的劳作总是给人欢乐的源泉。
我也凑上前学着包了几只粽子,
旁边总有人在指导着一些必要的知识,
有人惊讶我怎么也会这门手艺,
我笑曰这还是年青时在家练习过几次。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红火场景,
不由得想起更加热烈的赛龙舟情形,
屈原的子孙永远把一份民族团结的大义世代传承,
端午的习俗仍将延续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唱吟。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包粽子的温馨画面,不仅展现了社区生活的和谐与活力,还融入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下面是对诗中描述的包粽子活动的一些解读:
1. **社区活动与参与感**:诗中提到“又是多少天没去参加院里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社区活动的期待与渴望。通过参加这样的集体活动,居民们能够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 **技艺传承与文化认同**:“已经退休的老范师傅被特意请回”,以及“屈原的子孙永远把一份民族团结的大义世代传承”,体现了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对文化传统的传承。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3. **快乐的集体劳作**:“现场的欢笑声始终是此起彼伏”,“这种群体性的劳作总是给人欢乐的源泉”。集体活动不仅能够促进身心健康,还能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在共同的劳动中,人们能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增强归属感。
4. **个人技能与记忆**:“我笑曰这还是年青时在家练习过几次”,这句话反映出个人技能与记忆在特定情境下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这些经历成为个人身份的一部分,也丰富了社区文化的多样性。
5. **文化节日的意义**:“端午的习俗仍将延续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唱吟”,端午节不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情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个体与集体的重要纽带。
总之,这首诗通过包粽子这一具体场景,展现了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