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端午节
作者:欧阳文
朗诵:红树林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这天,就是包粽子、赛龙舟、缝香囊、吃五黄。这些传统习俗正在人们的记忆中渐行渐远。我发现留存在每代人的端午印记有深有浅,但我总是记得,妈妈过端午节这天很开心,她总是亲手为我们包粽子,我在旁边看着、帮着、粽子包得又紧又漂亮,还听她讲过端午的过去故事,那情景让我回味,也让我思索,端午节那浓郁的过节氛围好像就在昨天一样。

我小时候并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也不知道屈原,但知道端午过后天气真正转热,每到端午前后,大人会带着小孩一起劳作,把屋前屋后花园空地里的杂草除尽,消除蛇虫的避身之所。小孩子身上也会被涂上适量雄黄,能驱虫杀菌。家家户户门口挂上艾草,能有效杀虫驱虫。那时候过节吃的品种少,有一点点就相当开心了。尽管以前的端午节过得艰苦,但是妈妈能滔滔不绝地讲上许久,我深深地怀念儿时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我记忆中的端午节,还是停留在我爸妈的口口相传中,就是吃五黄等传统习俗,正被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所淡化。

在孩子们心中,端午节只是一个传统节日,但从没有很正式过过这个节,留在他们记忆中越来越少,最多也只是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小片断。我小时候过端午,我们要吃南瓜、鸭蛋、鸡蛋等。那时我们过节吃东西要讲究带个‘黄’字,后来条件好了还能吃到蟹黄。回忆起儿时的端午节,不是粽子,不是香囊,更不是龙舟,而实质上是上一堂原汁原味的中国乡土文化课。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缺衣少食的艰苦岁月,对于现在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儿时过端午节,就意味着有好东西吃。那时的条件,不允许我们在生活上有什么讲究,但是端午的时候,家家都会在饭桌上呈上“五黄”。所谓“五黄”是指黄鱼、黄鳝、黄瓜、蛋黄、雄黄,那时的黄鱼和黄鳝都很便宜,花几毛钱就能做上一盘香喷喷的“蒸黄鱼”,在当时算是难得的美味。

那时候妈妈总对我说,端午节是让人的灵魂和精神回家的节日。让人更惦记亲情和朋友,祈福安康。从那以后,我一直记得,让我们懂得一切来之不易的生活,学会感恩与珍惜,学会更多的人生取舍。

作者欧阳文
欧阳文:南京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央新闻单位资深记者,散文诗作家,著名文化导演。作者先后从事国家机关共青团工作、党的新闻宣传和文化艺术工作。长期以来,作者关注文学艺术,尤其喜欢诗歌散文,透过真诚质朴、唯美凝练的文字描述,抒发对世间人和事物的感怀。一大批优秀散文诗歌,被文化名人和著名影视演员朗诵;作者先后组织过五百多场全国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和二百多位名人名家见面分享会;欧阳文名人专访和欧阳文散文诗作品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被央视、各省卫视、各城市朗诵协会及各大网络和公众平台广为传播。
朗诵者红树林
红树林:广东省朗诵协会会员。深圳朗诵艺术研究会会员,昤鹂鹏程朗诵艺术团副团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省英语口语考官, 热心公益,多年参与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支教工作。业余兴趣广泛,热爱朗读,多次参加朗诵比赛获奖。 人民作家等多家平台特约主播。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去抒发对生活的热爱。
编辑:红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