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
2,帝王日常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里,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共产生过494个大大小小,在位时间或长或短的皇帝。近五百个皇帝啊,就是近五百个不同的故事。或是惊涛骇浪,或是波澜不惊。有的开疆拓土成就霸业,有的昏庸误国丢掉江山…
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总长官,又是一个政权的灵魂。同时又是帝业的掌舵人,皇家大业这艘大船是触焦沉没、埋葬风涛,还是长长久久地在大海上完成一代又一代的平安交接,全赖这个最特殊的职业→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太多,关于皇帝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没有哪一个作者能通过一篇简短的文章将所有人的日常说清楚,能“说清楚”都是不负责任的谬论。比如明朝朱元璋是日理万机,兢兢业业,每天就是一个工作狂,而他的第八世孙,武宗朱厚照则是声色犬马荒淫无度,胡作非为到了极点。他们都是皇帝,日常生活会一样吗!人品千差万别,日常生活也是千差万别。汉武帝时一言九鼎,天威难测,群臣惊惧,而到了汉献帝时,成了有名无权的囚徒皇帝,都是汉朝皇帝,天壤之别,日常又岂能一样!
封建帝王们虽然人品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生活在极权带来的极致富贵和极致享受之中。本文将抽取历代帝王的共同地方融入到一个人的描述中。以点带面,从而让万千读者有一种认知上的抽象性。
我们就以清朝的乾隆皇帝为例,因为他正处于一个王朝的盛世时期,最具有一个大国帝王的代表性。创业和末代帝王要么太穷要么太苦,都不能很完整的体现帝王的典型。
先说一下乾隆皇帝的吃。
清朝是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把关外的生活习惯带到了北京。清朝统治者是一日两餐制,早餐是早上六点到八点之间,晚餐是下午一点到三点之间。在之前的明朝是汉人政权实行的是三餐制。乾隆皇帝和历代皇帝一样,每顿饭120道菜,再加上水果点心多达200多道。
这些名贵菜肴,荤素搭配,集中了民间一切精湛的厨艺和特色风味,御膳房也就成了当时中国饮食文化的大雅之堂。每一道菜都是菜中极品,真可谓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乾隆皇帝的膳食中肉类,特别是鸭、鸡、羊肉、猪肉…每顿必有。同时也会食用一些野味,如鹿肉、狍肉…此外皇帝还喜欢吃豆制品和山菜,他对豆制品有着特殊的嗜好,几乎每天都会食用不同的豆制品。这也许是这位罕见的高寿皇帝长寿的原因之一。
乾隆皇帝的饮食中有如: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燕窝拌鸭拆肉、蒸肥鸡坪猪肉、凉拌野鸡爪、金银豆腐片汤、酒炖羊肉、肥鸡油煸白菜、豆豉炖豆腐、挂炉鸭子、烧狍肉、酸辣羊肚、燕窝拌鸡丝炒鲜虾…这些都是菜,在主食方面,乾隆喜欢食用蜂蜜糕、白糕、竹节卷、小馒头、象眼棋饼小馒头,汤粳米糜子、米膳老米小膳猪肉韭菜馅炸盒子、鸡肉打卤过水面…在膳食中肉食的比例很大。
光是为皇帝个人准备早晚两餐的厨师、杂役加上御膳房官员就达370人之多。几乎就是平均一人负责一道菜(实际不是)。帝王生活从来都是极致的享受,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有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可见唐代皇帝日常生活有多奢侈…
有人会问,这么多的精致食物,一个人吃的完吗?其实古代的皇帝也是很注意节俭的,虽然一个人吃不完,甚至很多菜连筷子都没动过,但最后都赏赐给了宫女、太监丶还有一些大臣们了。
在穿方面,乾隆皇帝一年要更换28件里衣,平均每件里衣只穿了13天半。清朝皇帝的一件龙袍造价高达一千两白银,须2602名专职人员耗费两年时间才能做出来。这一千两白银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约十几万元。这是后来根据故宫博物院的织造专家通过计算得出来的。里衣的造价相对要便宜的多。
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其每一次出行,也是惊人的铺张。不同于普通百姓穷游天下,关上门,背上包,万水千山说走就走。例如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十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及陪母游览为由,决定首巡江浙两省,皇帝一道命令,政府各部门就做了两年多的准备工作,同行的除了宫女太监、还有王公大臣、侍卫官员、兵丁仆役等共两千多人,使用船只一千多艘。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这33年里,皇帝共六次下江南巡游。天子仪仗之庞大,神龙见首不见尾。每次都是兴师动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次随同的有王公大臣、侍卫弁从二三千余人,花费帑银数百万两,修建历次驻跸行宫三四十处。整个南巡过程铺张浪费十分惊人。乾隆也谕令各级官员南巡时要“力戒纷饰增华”,但其随从和地方官为逢迎皇帝,献殷勤,仍是极尽奢华,而乾隆皇帝对这种顶级规格的接待也未加以严禁。导致南巡铺张奢靡之势有增无减,且愈演愈烈。地方官极力搜刮,滥用民力,乘机中饱私囊,百姓怨声载道。
与皇帝的极致生活,宫廷开支的极度铺张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民间的困苦不堪。在乾隆当政的60年里,中国各地发生了多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是旱灾就是洪灾,还有瘟疫,不是百姓流离失所就是饿殍遍野。当然清政府也在积极救灾,努力恢复生产。比如在乾隆元年,浙江省遭遇特大旱灾,饥民众多,而山东的灾情也非常的严重,每天的收尸数都以万为单位,还有胡广…
皇帝每天在宫里又干些什么呢?还是“抓”一个典型来说一下,例如现代史学作家吴十洲先生写过一本书《乾隆一日》,这本书是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写成了关于乾隆皇帝日常的一本书。讲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1月28日这天的起居记载。看看这位清朝最有名的皇帝他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他从25岁登基,到乾隆三十年他已55岁高龄了。
这一天宫里宫外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是乾隆皇帝过的最寻常的一天,不过这也最能体现乾隆的日常生活习性。皇帝每天凌晨4点准时起床,如果到了时间乾隆没有自然醒的话,就会有“人肉闹钟”在皇帝的耳边轻轻呼唤,还没醒,声音逐渐的加大,一直将乾隆皇帝唤醒为止。
皇帝一旦醒来,整个养心殿的从多男女仆人都围绕着皇帝一个人忙碌起来了。太监和宫女会将洗漱工具小心翼翼的递到乾隆的跟前,等皇帝洗漱完毕后再伺候穿衣,随后去坤宁宫进行每日一次的朝祭。朝祭是满族萨满祭祀之一,供奉的神主要有如来、观音丶关帝…旨在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安宁。然后乾隆会在宫女太监的陪伴下去慈宁宫向太后请安。请安完毕后,就到了用早膳的时间了,皇帝的早膳只能自己独自享用,连皇后都不能陪同,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在皇帝的食物中下毒。
吃完早膳6点到7点,乾隆会在乾清宫读会儿书。7点举行茶宴,一般来说这个点是举行早朝的时候,但这一天并没有举行,因为清朝并不是每天都会举行早朝的,这一天刚好休息。
上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浏览各部门送来的奏折,然后召集部分大臣开会,到了下午3点左右,差不多就要吃饭了,饭后继续办公。在下午4点的时候,乾隆皇帝接见了傅恒,傅恒是已故的富察皇后的同胞弟,也是乾隆非常信任的一位军机重臣。皇帝的很多事都是交给傅恒去办的。君臣的这一次谈话长达一个多小时,可见事情很重要。
在晚上7点之后,乾隆基本上就“打卡下班”了,除非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如果想召哪个后妃侍寝,就会在7点到8点左右翻牌子,选中谁,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太皇太后,尽管希望渺茫。
乾隆皇帝一天的生活事迹,虽不能代表整个皇帝生活的全部,但也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