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雪梨
1.微尘
“国王离世,兄弟之约已成往事,我决定从丝绸之路南线直接返回大唐。”
东归的队伍开始南下,进入一望无际的大沙漠。
公元643年的冬天,玄奘抵达西域著名的佛国于阗。
于阗素来崇信佛教,玄奘在这里受到了热情的接待。但是玄奘的内心并不安宁,在即将踏上国土之前,他必须取得大唐的统治者太宗皇帝的谅解。
2.志敏
“十七年前,玄奘为了求法,违抗陛下的命令私自出国。浩浩流沙,巍巍雪岭,中间经历五万余里,虽然危难重重,但仰仗陛下的天威,所幸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玄奘给唐太宗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派人送往长安,他在信中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又将取经的功劳归于太宗本人。
十七年的经历告诉他,没有朝廷的支持,一切都寸步难行。
“我不清楚大唐的皇帝能否谅解我当年的错误,只能耐心等候。”
3.秒百合
在于阗等待期间,玄奘详细记录了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都城以西一百五六十里大沙漠的正路中间有一些土丘。据当地人说是老鼠的坟墓,行路经过的人都要下马叩拜。”
根据玄奘的记载,古代于阗人似乎崇拜老鼠,这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
4.痛并快乐
一九零零年,施坦因在于阗一座废弃的佛寺发现一块木板。
木板上画着一个鼠头人的半身像,头戴王冠。
斯坦因认为,鼠头人就是玄奘记载的众鼠之王。
大唐西域记里记载了一个美丽的神话,讲述一群老鼠如何在一场战争中拯救了于阗。这个赫赫有名的探险家解释说,如果没有玄奘的记载,木板上的图案是很难理解的。
二十世纪初期,探险家们前仆后继地进入西域,斯坦因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匈牙利人先后三次从印度进入西域,他的行动指南就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在古代于阗的沙漠中,他寻觅着玄奘的脚步,在黄沙掩埋的废墟中,发现了大量的文物。
今天这些文物大都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5.玉伶伶
一千多年以前,滞留于阗的玄奘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记载竟然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玄奘在于阗一边整理佛经和佛像,一边访问考察。他在等待来自大唐宫廷的消息。
“这里的人懂得礼仪,性情温和,崇敬佛法,寺院有一百多所,僧徒五千多人。”
于阗是著名的佛国,隔帕米尔高原与印度相望。历史学者认为,佛教传入西域,最先到达的地方就是古代于阗。
6.高占华
“这个国家出产毛毯细毡,擅长纺织粗绸,又出产白玉和黑玉。”
玄奘简明扼要地记载了于阗闻名于世的三种特产:地毯,玉石和丝绸。
在新疆的和田市,这些传统仍然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后,和田人仍然在用手工的方法编织地毯。而和田玉直到今天依然价值连城。
每年冬天,当河道逐渐干涸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搜寻越来越少的玉石。玉石来自遥远的昆仑山,被河水裹携而下,散布在河床中。
7.建设中华
根据史料记载,从远古时期,和田玉就销往中原一带。玉石是珍贵之物,在进入中原之前,必须验关征税,丝绸之路上最为有名的关口玉门关的名称就来源于这里的玉石。
关于丝绸在于阗的起源,玄奘记载了一个神奇的传说:一个来自东国的公主,将蚕种私藏在高耸的发髻里,骗过了守卫而带入于阗。
一九零零年,斯坦因发现了一个木板画,似乎又印证了玄奘的记载。斯坦因解释,侍女用手指着发髻,表明蚕种所藏之处,中间篮子里所装的正是蚕茧。在斯坦因眼里,玄奘既是向导又是精神偶像。
8.雪梨
在于阗停留的日子里,玄奘一直备受煎熬。
半年之后,大唐的特使终于到来了。
特使带来了唐太宗的旨意。玄奘没有想到,唐太宗不但没有问罪于他,而且安排好了归国的行程。
公元644年的夏天,玄奘的队伍准备行装离开于阗,向着东方的长安进发。
就在这一年,大唐的军队攻占了焉耆国。
焉耆步高昌的后尘与突厥联盟,对丝绸之路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玄奘西行的时候,丝绸之路盗匪横行,十多年之后,玄奘东归,大唐的光辉已经照亮了西域,玄奘再也不用担心盗匪。


审核:喜羊羊&真诚靓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