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旁的枣树
文/王大奇
在学校操场的边缘,挺立着一棵形单影只却又粗壮的枣树。每当有小学生在附近打球时,它的枝条就会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若在向孩子们打招呼,又好似在与他们一同嬉戏。这是一所乡村小学,仅有一间教室和一位老师,当然,还有操场边上的这棵枣树。
这所小学位于我姨姥姥家所在的村子西头,它原本是一座寺庙,解放后被改建为学校。曾经供奉佛像的大殿变成了教室,当地村民将一尊巨大的铁佛从大殿中移出,放置在大殿后的一间砖砌小屋里,悉心保存起来。
我曾在此读书,那时我寄宿在姨姥姥家。由于父母工作的缘故,我已不是初次离开自己的家,到亲戚家居住。每次刚和周围的小朋友熟络起来,就不得不分离,然后去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这让我时常感到孤寂。
当我来到这所小学时,学校的新老师也刚刚上任。她姓霍,非常年轻,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独自一人承担了全校所有的课程。由于只有一间教室,学校采用了两部制教学,即一些班级上午上课,另一些班级下午上课。从语文、算术到音乐、体育,皆由霍老师教授,她看上去十分辛苦。其中,音乐课是我最为喜爱的课程。每当上音乐课时,霍老师会从口袋里拿出一只闪亮的口琴,一边兴奋地用口琴为我们伴奏,一边用脚在地上打着节拍,她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除了音乐课之外,我也很喜爱霍老师的体育课,体育课上有队列、跑步、打球和集体舞。霍老师一改在文化课上的严肃认真,变得活泼开朗,她的舞姿潇洒轻盈,头发随着动作左右摇摆。同学们在霍老师的带领下,边唱边舞,每一个动作都洋溢着优美的姿态和自信的魅力,乡村小学没有琴,孩子们的歌声便是最佳的伴奏,歌声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
姨姥姥家离学校很近,站在门口的台阶上就能将整个小学尽收眼底。每天下午七点多,学校西厢房屋顶的烟囱中就会冒出袅袅炊烟,在空中飘荡。我知晓,这是忙碌了一天的霍老师开始为自己做晚饭了。之后屋里的煤油灯会亮起桔黄色的光芒,那是霍老师为我们批改作业和备课的时间,灯光会亮很久很久。
后来我才得知,霍老师毕业于具有老区传统的县师范学校,她主动选择来到这所偏远的小学任教,为这里农民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全力以赴。
半年后,母亲要来接我回县城。临行前,我去学校与霍老师道别。当时霍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透过窗户,我看到她讲课极为投入,粉笔灰都沾到了衣袖上。我没有打扰她,因为我明白,课堂是霍老师的整个世界,是她最为重要的事业。
我转身来到操场边的枣树下,彼时枣树在初夏的阳光下结满了累累硕果,满树皆是甘甜火红的枣子。我精心挑选了一些,放在霍老师做饭的西厢房里,然后默默地向霍老师告别,也告别了这所小学。再见,我的老师,我的乡村小学,你留给我的是美丽的记忆和长久的怀念。

王大奇简介:天津市人,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室内装飾专业及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中国美协天津分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协首届人物画专委会委员,民盟天津画院顾问。1961年参军,先后在师警卫连、师图书馆工作,复员后回津从事教育事业。

责编:王大奇、许壮楣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王广杰、许壮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