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牡丹
開甯.宁夏银川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这是出自唐朝.皮日休的一首牡丹诗。道出了牡丹的时令,与众不同,有落尽残花百花莫争的优势,有绝代芳华的特点。
人间四月春将尽,牡丹盛开竞峥嵘!
四月里,春光正好,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牡丹花瓣如绸缎般柔滑,细腻而富有光泽,层层叠叠,色彩斑斓,娇艳欲滴。像极了雍容华贵的贵夫人。
牡丹花开的时节,满园春色关不住。牡丹的花枝细而长,她的叶翠绿色令人耳目一新。绚丽的牡丹白的似玉;红的如火;黄得像金!美的令人流连忘返!
洛阳牡丹之所以能闻名中外,是因为它们形大鲜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国色天香。
在春风拂过的四月,洛阳的牡丹竞相绽放。其华贵姿态与浓郁芳香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每日以数万计的中外游客,接踵而来,尽情欣赏"牡丹仙子"的丰姿。
瞧,那一朵朵开得正艳的牡丹花,一片片花瓣紧凑地挨在一起,一层一层地,紧紧地裹住中间的花蕊!牡丹花的花蕊黄色明亮,点缀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宛如一位光彩照人的公主。
武则天曾诗云:"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该诗气势磅礴。据《全唐诗》注,武则天利用《腊日宣诏幸上苑》挫败了一起政变。该诗后来演绎成"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牡丹被赋予铮铮铁骨的品格。事实上,武则天尤好牡丹,曾将家乡的优良品种牡丹移植到长安,又带到"神都"洛阳,并非"贬"牡丹。
唐玄宗李隆基喜爱牡丹,其贵妃杨玉环也喜爱牡丹,都城长安的沉香亭畔和行宫骊山等处均种植有名贵牡丹。唐玄宗还特意召洛阳花师宋单父在骊山种植牡丹万余株,色样各不同。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在沉香亭前赏牡丹时,命李白作《清平调三首》,处处把牡丹和杨贵妃相喻,花即人,人即花,名花、美人相得益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惹得唐玄宗大喜。
宋代对牡丹的喜好丝毫不亚于唐代,甚至在当时很多专业画家看来,画牡丹是件极为寻常的事:"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从古至今画牡丹的名师有:徐渭、五代徐熙、于非闇 、恽冰;张大壮、王个簃、陆抑非、朱宣咸、江寒汀、朱屺瞻、俞致贞、汪容、金城、喻继高等等……个个大师笔下的牡丹美极了。
喜欢牡丹花,不仅因为牡丹花代表富贵吉祥、纯洁高雅、守信忠诚。更因为牡丹花是幸福美好的化身、繁荣昌盛的象征……
刘开宁写于2024年6月3日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