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军魂》作品集锦
龙平走了
作者‖张显华(重庆)
组稿‖夏宏霖(格桑花)
今年5月23日,我应邀参加了乡亲们在重庆中央公园组织的街坊会。
主持人告诉我,原本在一条街道上坐的老街坊,老同学,老朋友,由于种种原因,大家天各一方,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人中小的长大,大的变老,许多的人现在都已到了退休年龄,有的颐养天年,有的含饴弄孙,还有好些当年的帅哥,靓妹已不在人世了。为此,在有生之年,大家如能聚聚就在一起聚聚,见见面,叙叙旧,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嘛。
同时,主持人还特别提到我们曾经一起,在塘坝公社八大队一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龙平,他都走了几年了。
听到此讯息,我感到惊讶,同时也为他短暂苦难的一生感到惋惜。
龙平的年龄比我们大许多,七一年我还不满十六岁下乡时,他已在我们大队当农民几年了。
那时农村那个苦呀,穷呀,简直一言难尽。最主要的是吃不饱,一年分配的粮食只够吃半年。我们初到农村的知青前半年还有点粮、油供应,老知青就“癞子打阳撑(打伞)”,莫望。
农闲时,大队上经常组织知青和回乡青年排演节目,常看到他身穿一件海魂衫,一米八的个头,王心刚样的脸庞,一表人才,属于顶级的帅小伙,小鲜肉。
因为年龄关系,他私下里又爱摆点骚龙门阵,当时我们人小,常常听得心花怒放,想入非非,好多时候笑得前仰后合也不愿离开他,还想继续听他摆下去。
有时我们开玩笑问他:你都二十多岁了,这么想婆娘,何不就在农村找一个,做个真正安家落户的好青年。
俗话说“玉溪的饼子,双江的糖,三汇尽出大姑娘,想找女婿塘坝场”,好多女孩子最是喜欢塘坝的男娃儿。他却回答:“老子自己都养不活,还敢讨老婆”?!
说实话,在街坊四邻中,龙平家庭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尽管兄弟姐妹多,但有一个当大官的父亲。
听说他的老父亲是南充市房管局的局长,按理说,他还是我们这批人眼中的“高干子弟”,父亲要是出面给他安排一个体面的工作应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不知怎么回事,我们下乡两年后就参军跳出了“农门”,他却在农村一呆就是十来年,直到李庆林上书毛泽东,知青大返城时,他才被安排在古溪机面社做面条。
男怕走错行,女怕嫁错郎。由于后来单位效益差了,年龄大了,特别是企业改制,员工下岗。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直接就将他摧毁。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这一輩就像著名作曲家王佑贵唱的:
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
有父母老小,
有兄弟姐妹。
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
上山练过腿,
下乡练过背。
我们这一辈,
学会了忍耐,
理解了后悔。
酸甜苦辣酿的酒,
不知喝了多少杯。
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岁。
熬尽了苦心,
交足了学费。
我们这一辈,
真正的尝到了,
做人的滋味,
人生无悔。
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乡亲们,大家终于能够熬到改革开放,熬到有工作,熬到吃得起饭,穿得暖衣,手里还有几个退休金。活着的算是幸运的,走了的也是自己的命。
我衷心祝福我的父老乡亲,我的街坊四邻们:晚年幸福,家庭和睦,健康长寿!
同事一场,三言两语,算是对龙兄的怀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