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爱起海兰江 情暖俏夕阳
作者:孙明铎
1965年初秋,我随部队执行任务,来到吉林省东部海兰江畔,风光秀丽美景如画的延边龙井,这个朝鲜族聚居的地方,一驻就是三个月,这里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感到无比的神奇和新鲜。
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也去逛逛街。一次周日,我走进龙井百货一商店,一位貌美如花的女营业员,微笑着向我打招呼,我突然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
一 见钟情 难舍难离。
自打那以后,一到星期天, 我的脚步不知不觉走向一商店。为了能和这位微笑天使搭上话,我精心策划一番,一次我带一本《电影文学》,封面写上单位地址和名称,她说她要借我的《电影文学》看,天哪,这正是我想要的。之后,我期待她能给我写信,却一直没有等到。我心想,这个女孩为何不为所动呢?又一想,她这是矜持和稳重,我必须主动进攻。一晃三个月的驻在期已到,我要回驻地了。我不能无声无息离开她。临行前,我去她那里递给她一张纸条。
但是,她对我温水煮青蛙,不冷不热。
两年以后,我休假去她那里,不料,一见面就对我说:“走,跟我回家吧。”我喜出望外,这是不是和我一定终身?通过交谈,她表示:一嫌我个子矮,二嫌我长的黑,三嫌我家里穷。我说:“我是全连第二大高个儿(我穿二号军服),谁说我矮?我长的黑,是行军打仗太阳晒的(借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赵大大台词),我家里穷,这是事实,这就看你自己怎么拿主意。”她对继母表示犹豫,继母说:“男人中等个头可以,男孩子黑一点这有啥?至于家里姊妹多,生活困难,将来嫁过去,要吃苦,这你得自己拿主意。”
两天后分别时,她表示,可以保持联系。
军官恋爱结婚,需要通过政治审查。
指导员十分关心我的婚姻大事,我回到连队,就急切地问我:“婚姻大事怎么办了。”我做了汇报。
指导员向他的上级报告后,对我说,给我发调查信。调查结论说她家不符合军婚条件,时下正值讨论我预备党员转正期间,结果决定给我延长预备期一年。
我为了下一年能按期转正,和她断绝来往。
我逐渐看出,领导要为我包办“婚姻”。
一年过后我转正了。
我又提起军婚问题,经过抗争,又发了两次调查信,不批理由不同,结果都是不批。我俩明知调查结果与事实不符,经过多次申辩都是无果。领导强令我必须和她一刀两断。我也力争领导实事求是,调查真相。
我所以对她恋恋不舍,是因为她有太多过人之处。龙井有多少小伙盯住不放,她都不屑一顾。人送她雅号“带刺的玫瑰”。
二 恋爱受挫 不离不弃
我俩的关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彼此有过失落灰心泄气,更多是悲伤忧虑,领导解答我军婚不批理由,充满谎言欺诈刁难还有威胁。
本来开始我俩之间存在不确定性,他们一搞,反倒让我俩对领导失信反感厌恶和恶心,促成我俩彼此互相理解信赖和依依不舍,越走越近,激发我俩之间对对方的好感和依赖,组成俩人统一战线,共同对付领导。不仅没拆开,还把我俩推进一个战壕,就像一起掉进波涛汹涌的漩涡,紧紧抱在一起,生怕失去彼此。
在日夜煎熬中,思念无法倾诉。她经常把揣在衣兜里我的照片,拿路灯下偷看,我难以入睡时,借手电光端详她的美貌。
那个年代不准唱情歌,只能唱红歌和毛主席诗词语录歌。我苦闷时哼唱歌曲《松花江上》,不知不觉,内心默念自编歌词:我和她,相识在海兰江上,她是我依恋的姑娘……事后见到她,说她也有同感:我和他,相识在海兰江上,他是我依偎的情郎……。在被领导责令断绝往来的岁月,哼唱大意是:我和她(他),告别在海兰江上,……就像身在牢房……什么时候再和她(他)牵手在海兰江上?
阴霾过后拨乱反正,经常播些《蹉跎岁月》《泪痕》之类影视剧,尤其听到主题曲《心中的玫瑰》,联想我和“带刺的玫瑰”之间坎坷风雨,我俩就泪落如雨。
三 天打雷劈 坚定不移
1968年10月,师副政委田广文带领工作组到我们连搞创建“四好连队”活动年终总评,他听干部战士反映,我找的对象家里有“政治问题”,亲自找我谈话,我两次和他谈了七个小时。他听完以后,一次在师直党委会上讨论宣传干事艾立春的军婚事情结束后,对党委委员们说:“还有个事儿你们记着,就是孙明铎的事情,他和我谈了,我听了一下,他的情况和小艾差不多,你们再调查一下,小艾我们批了,他那个也可以考虑。”
田广文说的艾立春情况和我的那个她家庭情况一模一样。
1968年11月末,师决定在我连搞整党试点。
我预感要大祸临头。
吕指导员在动员会上讲:“这次整党可不得了,群众说了算,说吐谁就吐谁,说开除谁就开除谁。”战士邹书国恶狠狠地说:“这次我要和孙明铎血战到底!”
我看出这次整党来势汹汹,心想还是避避风头好。所以我在大小会议上认真“检讨”,深刻表示“悔改”,期待能保留党籍。
领导一面认为,在这场阶级斗争中抓到了“大货”,向上级请赏,一面寻求后台撑腰,把我的问题汇报给师长师政委,指望找到更大的后台,把田广文的势头打下去。
师长李秀波在师支左干部大会上说:“我们有个干部,在外面搞名堂,整党期间他哭了,表示悔改,然后转身就把那个女的叫来。这样的干部要他干啥?赶紧开除党籍!”
整党期间,部队做了第四次调查,对我说:“这次调查,条条都不符合军婚。”。
整党进入组织处理阶段,直工科组织科两位科长找我谈话指出:“她家这么多问题,你还和她保持这么长时间关系,说明你站错阶级立场,丧失革命斗志,错误极其严重。经过研究,决定劝你自动退党。”
我心理清楚,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又过几天,他俩再次找我谈话,说:“和领导又研究一下,根据你的错误严重性,仅仅劝退还不够,必须开除党籍。”
我做出最后一搏,给军政委刘光涛写信,申明观点。
我给刘光涛写完信,他不能直接答复我。一天我和指导员闹点矛盾,政委把我叫去,说:“你的问题,本来是要开除党籍的,刘政委给我来电话,提议保留你的党籍,所以给你留党察看处分。”我提出申辩:“如果将来有一天,她爸的问题澄清了,不是现在你们掌握的这样,我要回来找你,你要纠正对我的处理决定。”他说:“好,如果有那一天,我向你作检讨。”谈完,我就奔向火车站。
这一天是1969年6月13日。
四 风吹浪打 始终不渝
在我和她交往中,龙井百货充当部队领导的眼线和帮凶。我写信打电话,偶尔去一趟龙井,部队领导马上就知道。我先后给她写过十多封信,都被革委会造反派头子毕占仁扣留拆看。她给我写信寄邮包,部队领导也给扣押。
龙井一百革委会有五名成员,好人张贵秀抽调县里搞中心工作,墙头草随风倒的焦福兰因公外出,主持正义的金今顺在家养病。当时写黑材料的肯定就是毕占仁崔明山,这是焦福兰事后告诉我俩的。毕崔二人连共产党员都不是,却以党组织名义向部队出具不实证明材料,离奇。
在整党期间,部队去调查,正是毕占仁崔明山掌权,军地双方都想搞黑材料,黑黑勾结,一方要黑,一方给黑,都想越黑越好。
那天我到了朝阳川,就见她在站台等我。6月23日上午,她继母对我俩说:“你俩反正都这样了,看看你俩就去登记吧。”当天下午,她找领导开结婚登记介绍信,叫上我一同去镇革委会。负责登记的是被打成走资派的姜镇长,他为我俩做完登记。
她回到商店,就有人问登记没有。不料过了几分钟,就传到毕、崔那里,毕火冒三丈说:“没想到,给开个介绍信,她就登记上了。这事儿不算完,非得收回登记不可,他俩的婚姻不合法!”说完就去镇革委会,找到革委会主任和军代表牛排长,一起找姜镇长,扬言必须收回登记证。姜镇长搬出结婚登记条例,翻到有关条款,说:“我这个登记有根有据,合规合法。收回这个登记,出什么问题,谁能负起这个责任?”说的几人哑口无言,主任说:“那好,那我们就顶住。”
耿家父女同在百货公司,耿父在仓库,女儿在一商店,毕和崔拉耿父到一商店,专门批斗给她看。
毕和崔看收回登记证不成,特意选择我俩结婚之际,再次把老人家关进牛棚天天批斗,口头八次书面三次,让老人交代:我去她家干什么,说什么,做什么,穿不穿军装,戴不戴领章帽徽……她爸不交代就挨打。
他们勾结专政大军,三天两头去她家查夜,问家里谁来了,跟谁睡在一起……
查夜不查别人,专查她家。
居委会董街长(好人)对她继母说:“你快叫他(指我)走吧,他们说了,他不是个好共产党。
五 复员返乡 遭到冷遇
史无前例年代,按照中央四大机关联合发文规定,我们被军队清洗的第一批复员干部,一律去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地方政府自己有规定,凡入伍前有工作的,可安排工作。
我去复转军人安置办公室报到,答复我:不给安排工作。
我强调我是学生,我的同学大都是学校教师。我不当兵,也应该是个教师。
后来通过熟人沟通过话,安置办态度有所松动。
我住在乡下父母家,每周一到两次去安置办。没钱坐车,都是运输公司战友交代长途公交车司机:“见到这个人,务必免费拉到目的地。”一年时间里我几十次往返免费乘车。有一次在火车上,兜里钱光了,我只好逃票。有看官会问:“你不要尊严了?”我知道逃票无耻,可是我的尊严早已被剥夺精光!
我户口粮食关系没有落。没钱没粮,都是她偷偷积攒10块8块和几斤粮票寄给我。
我除了打探安排消息,就是到处流浪,蹲过马路,睡过车站票房。
只因我档案装有留党察看处分,安排去铁路车站派出所,所长一看档案,就甩了出去。县邮电局急招电台报务员,人武部军管干部把我叫到电报房,考核发几十组报文,觉得挺满意。看完我档案,派人去我部队和龙井百货调查,结果俩单位都把我和她爷俩说的一无是处。
天道有轮回。
1970年6月13日,我终于拿到安置介绍信。
六 岁月多舛 健康摧残
1967年7月,她听说部队严禁我俩谈恋爱,去部队说明情况,领导不接见,我陪她到蛟河东山烈士陵园旁树林里呆坐,她一天没吃没喝,眼泪没干。
1968年元旦,她听说部队不批,再一次去蛟河说明情况,部队领导拒不接见,她避开我,闯进领导办公室,虽然说出自己要说的话,但是人家只当耳旁风。
1969年元旦,她听说要给我处分,她再一次去部队申辩,半夜直工科派三名干部到车站,试图劫持她不让见我。劫持者守在出站口,我站在其后五十米处。她发现三人不轨表情,径直奔我走来。我俩走进大街,告诉她有人要劫持她,她说:“我也看出来了。”接着商量我说:“看这样,我哪也不能去了,你就陪我在这大雪地里,呆一晚上吧。”我说:“傻孩子,这零下二三十度,还不冻死了!”我在附近找一家叫“反修旅社”的旅馆让她住下。我回到连里,领导和几个劫持者穷凶极恶,劈头盖脸呵斥我:“不许和她见面!”第二天,几个连领导轮番轰炸,主题就是必须马上一刀两断。她有理有据进行驳斥。他们耍出无耻又无赖嘴脸,恶语相加。更卑鄙的是,竟对她说“我不喜欢她”,对我说“她作风不好”。深更半夜,几个人把她押送去火车站。
1970年4月,她快临产了,继母说,女儿不能在娘家生孩子。她明白妈的意思,决定到我妈家坐月子。坐上火车,她在心中默念,如果我做了坏事,就叫我把孩子生在火车上。她继母自她离家,白天晚上站在院里,双手合十,面向日月星辰念叨,要是我做坏事了,就叫我姑娘把孩子生在半路上,要是我没做坏事,老天保佑她平平安安生在婆婆家。
她4月12日到家,后半夜产前阵痛,当晚子时顺利生下儿子。助产士是个二十岁左右赤脚医生,只接过两个孩子。
没钱买补品,我把她给我的定情物,一块上海牌手表卖了。
她起程回龙井那天,为了给她吃定心丸,我说:“咱到县里安置办,问一下我的工作情况。”到那里,俩工作人员对她说:“你回去安心工作,小孙的工作一定安排的叫他和家属都满意。”去往火车站,她边走边哭,父亲抱着孩子,也跟着流泪。快要上车时,她回头对我说:“哪天你工作安排妥了,给我拍个电报,写信太慢……”
到沈阳办加快,兜里只剩两块钱。到长春换车,吃过饭只剩下两毛钱。忽然有人喊她,回头一看是龙井县医院朝鲜族闺密好友金大夫喊她。她买多了排骨肉吃不下,叫她支援一下。她自从到我家两个月,就没见过肉。
她调到宽甸以后,思乡恋家之苦缠身,得过肺结核,古时称“痨病”。传染给儿子,染上肺门结核。我怕娘俩英年不测,顶风冒雪步行30公里去农村,动员老乡,把留作过年的鸡蛋卖给我。妻子经过休养治疗,肺结核渐渐痊愈,但是还有咳血。防痨科隋大夫检查说:“你这个小媳妇,看脸蛋溜光,肺上净是疤瘌。”进一步确诊,得的宽甸地方病肺吸虫。
她每次去医院,老远医生就说:“林黛玉又来了?”也有人说:“你看,病西施又来了。”
我身在外不由己。有一年,我应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方山渡江通行检阅所所长邀请,前去参加朝鲜建军节纪念活动,时间6天。期间,丹东因为下雨气压低,娘仨都一氧化碳中毒。妻子费力爬到门口把房门打开,昏迷好久被雨浇醒。她挣扎着爬到炕上,推醒孩子打开窗户,逃过一劫。
七 遇见贵人 迎来转机
天道又一次轮回。
有一次我协助公安局完成一项特殊任务,他们提出要调我去公安局。当我决定要去的时候,组织部说我是大集体职工,不能进国家机关。在我心烦意乱时,想到一个人,就是县委副书记吴玄珠,龙井茶条沟人。只从妻子调到宽甸百货以后,吴书记的爱人,就三番五次去认老乡,邀请她去做客,相约一起搭伴回龙井。她从没去过。
她说:“从来没走动过,遇到困难去求人家,多不好意思。”
经过再三思考,一天晚饭后,往吴书记家走,她自己进屋说明来意,吴书记说:“只要工作需要就行,什么集体全民,你回去等着吧。”两天以后,公安局通知我去上班,分管外事工作。
是龙井人坑我入水深火热之中,又是龙井人拯救我于灿烂阳光之下。
八 她心灵美,胜外在美
她的外在美和心灵美,让我无法割舍。
她十多岁出落成容貌端庄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要面有面,要形有形,齐刷刷的白牙,笑眯眯的媚眼。她那难得的一笑,让人看了不知所措。她站在百十号人群里,男人的目光一下就会聚焦她身上。
她是个标准的衣服架儿,什么衣服,甚至连旧衣服穿在她身上,也比别人好看。她花三块钱买2米玉兰花图案花布,自己做棉袄罩,二十多年后,有人见她,还说那件衣服好看。
她爱好文艺,喜欢唱歌跳舞。初中毕业时,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到龙井招收歌唱舞蹈演员,经过演示,她被选中,回家一说,继母告诉她:“咱不去当戏子。”怕被暗中领走,留家三天没上学。
她在单位是文艺骨干,史无前例时,是跳“忠”字舞的领舞人,只要她领跳“忠”字舞,人们从大街小巷赶来,想先睹为快。她饰演话剧女一号,全县巡演,很受欢迎。她爱模仿明星说唱搞怪,有人说她演小品,能逼高秀敏改行。
我俩相识以后,跟她走在龙井延吉大街上,人们会投来羡慕的眼光,有人顿足观望我俩好半天。有一对年轻朝族男女,边看边朝我俩窃窃私语。我问她:“她说我俩什么?”她告诉我:“他们说我俩是标准的汉族人。”
去我家乡小镇,招来很多羡慕的眼神,有人跑到我俩面前,好奇地问我:“你是谁家的?领这么漂亮的媳妇!”
她跟四邻和睦,友好相处。住平房时,左右隔壁都是老太太,我搬家走后,俩老人有时哭眼抹泪,邻居问,她俩说,和我一家没处够,想我们了。话传到妻子耳朵,她和我商量决定,过年时买上礼物,去看望俩老人。
她有军人情结,一直梦想嫁军官当“军嫂”。
近年,网络流行一个视频,展示一位十八岁解放军战士,在对越反击战前线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刻,他请求女护士说:“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姐姐,你能抱抱我吗?”女护士把小战士搂进怀里,将自己脸紧紧贴在他脸上,小战士慢慢闭上两眼。战争结束,这位女护士每年都去小战士坟前扫墓献花。妻子流着泪看完,转过脸对我说:“假如我处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会那样做!”
周围时常有人对她存有非分之想,或向她挑逗,或设圈套引诱,她都能机警察觉冷静面对,化险为夷。
她的一位公司经理,编造事由,妄图诓骗她行不轨,她冷静思考,婉转应对。那位经理很知趣,再未纠缠。
她说,她最瞧不起的,就是女人不守妇道,朝三暮四,对丈夫不忠,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像馋猫似的偷腥。
她把贞操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为了贞操清白,她甚至可以用命去赌。
她不止一次对我说:“你放心,自打我嫁给你那天起,我就决心对你从一而终,绝不二心。”
这样的好女人,我怎能忍心舍弃她!
九 天无绝路 重返军营
根据国家形势需要,公安机关扩大边防警察编制,外事民警也改为边防警察。对越反击战以后,国家决定将边防警察转为现役,进入人民武装警察编制。我又一次走进军营,先后在县武警边防大队、中朝边境鸭绿江太平湾边防检查站、丹东武警边防支队任职。
这次没人再说我妻子不符合军婚条件,也未说我不适合军队任职。
妻子儿女随军。
1989年,我再次转业进入政府机关任职。
我多次评先评优授奖,评为丹东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奖励提前工资晋级。退休时,获司法部“政法工作三十年”银质纪念章,建党一百年,获中央颁发“光荣在党50 年”纪念章。
我焅倒两位政见不合,职位比我高,领导眼中红人的对面桌,被送进监狱。开庭时,我就坐在他眼皮子底下旁听。
我没给党丢脸,我做的都是小事,事事都是为人民的事,所以我没有亏心事。
十 忠贞不二 始终如一
我俩婚后分居两地,后来由我单位协商县有关部门,发文件把她商调到宽甸。
她分配三商店,一开始经理不喜欢军官家属,想拒收。通过一段时间考察,他说:“像小耿这样的军官家属,有多少我要多少。”
她会经营,善管理,多次参加省市技术表演赛,获技术能手称号。她会带兵,手下再调皮的员工,都调教的服服帖帖。
我俩开始悉心经营自己小家庭,我业余时间,上山拣柴下河摸鱼,她在家养鸭养鸡。
我工厂师傅给打造一台娃娃车,她每天车里躺一个,车轮架上站一个,推孩子往返托儿所幼儿园。
我俩齐心奋斗三五年,就置办上当年时髦的一蹬(自行车)一转(缝纫机)一咔嚓(手表)。我出差去上海,买一架挂钟和一台收音机,一路背到杭州桂林柳州北京回家,格外带回一对竹沙发。给幼小的儿子买红皮鞋针织套帽,配绿色毛衣,穿戴一新。
我每次去上海沈阳哈尔滨,经常给妻子买皮鞋时装毛料裤。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保持与众不同。
困难年代,缺粮少油,我出差南方,往家背猪肉。我对河南的姑姑说了,姑父买肥肉,打包寄给我们。有一对夫妇,给两罐头瓶猪大油,断断续续吃了快一年,让我俩念叨一辈子好。
我俩不论工资低与高,都注重节俭。
我俩一直坚持花销有协商,收支有记账。生活花销原则是:钱尽所能,物尽所用,该花的一定要花,可花可不花一定不花。物件能将就就将就,实在不能将就再去采购。做到开销不超支,力争有结余。老人健在时,每人每月存小额储蓄5元,年终取出分别给自己老人50元过年,剩下10元留自己。
妻子为节省开支,早些年,大都是深更半夜织毛衣、做衣服,一年四季的衣服都自己做。她心灵手巧,破衣服缝缝补补穿若干年。
孩子衣服大改小。我从废品堆里拣一片军队伪装坦克的伪装网,把棉线拆解洗净,妻子织成小上衣,给儿子穿好几年。
我长期下乡出差,有时一年多不在家。妻子带俩孩子,吃喝拉撒全靠她,出外办事孩子没人照看,只好拴在窗栏杆上。女儿长时间见不到我,看到穿警服的,跟在后面跑直喊爸爸。
儿子大学毕业要恋爱结婚,女儿上大学一次缴四年学费,再加房子动迁款负债三万多元,压力极大。妻子提前退休,自筹货款,进一批印花布,每天起早赶早市,下早市去闹市区摆地摊。刮风降温,日晒雨淋,从不耽搁。中午没客时躺在三轮车睡一小觉。她在宽甸是百货批发部主任,到丹东百货任科长,经常去全国各地参加知名订货会。地位落差,也不感到有失身份。
她终于把这个不起眼的小买卖坚持下来不断作大,租房开门市,从一人发展到多人。
看到妻子辛苦,我也提前退休,帮她打理商店。
妻子没白劳苦,给儿子娶媳妇,送他出国留学,给女儿供到大学毕业,结婚陪嫁是全部家电。还清回迁房债务。
妻子所有付出,都是为了这个家。
她有时问我:“你因为我,失去官职丢了前途,后没后悔?”我说:“老婆家老婆家,没有老婆哪有家!我不但不后悔,相反我娶你娶对了。你是我孙家娶的第一个有文化的媳妇,你生的一对儿女,是我孙家第一第二个大学生,是你为我家改换了门风。”
十一 相濡以沫,俏奔夕阳
我和妻子都选择的初恋。
我俩相识59年,相知相爱57年,同床共枕55年,退休也快三十年。
如今,子女过的都比我俩好。
儿子很优秀,当警察时,他的政委也是他的证婚人,见到我和妻子说:“感谢你俩给我们培养一个好警察。”我退休多年,一天我的局长见我对我说:“就你这个儿子,真好,谁都说好!”但是,他辞去检察官职务,走出国门,让我惋惜不已。他和同事告别晚宴上,全处二十多男女,哭作一团,他回家里还在哭。现在定居法国,开好车住别墅,和前妻生个女儿,随母亲定居日本。二婚娶个法国姑娘生俩男孩。
女儿有车有房有事业,生个女孩,聪明漂亮,进党政机关工作,一家三口过的很甜蜜。定居神州第一开发区这个浪漫之都的卫星城市。
我俩每周都和国外儿孙视频,就像看电视剧。
大连宽容老年人,规定老人投靠子女放宽落户政策,我俩将户口迁进大连。
我岳母替我算过,说我搬过13次家。从宽甸小城搬往丹东,再次搬到大连,越搬城市越大,越搬房子越大越明亮宽敞。
我第一次搬家,物品装半手推车,第二次搬家装三推车,第三次搬家三弟往返推了五推车,……宽甸搬丹东装满一中卡,丹东搬大连装满一货厢,最后一次搬家,三里路途,女婿用货厢搬了将近一小天。
退休后,带大孙女外孙女,上学以后,妻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我陪她唱歌跳舞,参加建党建国、大连及金普新区网络春节联欢会、纪念会演出。
我俩结婚处在那个特殊年代,没有礼仪没穿礼服婚纱。结婚四十年红宝石婚,我向妻子提议去补拍婚纱照。结婚五十年金婚时,妻子向我提议拍纪念照。取回照片,我俩爱不释手,三天两头翻看欣赏,有畅想有回忆。
我俩去照相馆,放大婚纱照,洗出每个时段有纪念意义的老照片,布置两面照片墙。追忆过去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尽享今天的欢欢乐乐,甜甜蜜蜜。
我晚年做了两件事,一是把家里近四千张黑白彩色照片拼贴压膜,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二是用12年时间写出60万字家史,留给子孙后代。儿子说:“这比金银财宝都珍贵”
我俩进入花甲古稀耄耋之年,经常回延边陪陪老人,会会弟妹,逛逛一松亭帽儿山,参观图们口岸和民俗文化村,重游我俩年轻时洗衣玩耍的海兰江窟窿眼桥,看地名碑,追忆龙井地名之水源地来历,前往妻子母校龙井东山小学和龙井三中,回忆儿提时代的天真烂漫,到岳父母墓前祭奠先辈,去防川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悲哀。
每当我俩走在海兰江畔,哼唱:我和她(他),慢步在海兰江旁,这里是我可爱的故乡,现如今,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恩人啊,我俩已是儿孙满堂。
我和妻子性格都比较强势,吵过架拌过嘴,我有时会离家出走。但是不管走几天走多远,消气了,觉得还是离不开她。她也如此,吵过闹过,还觉得自己从小原配好。回到家里两人相拥而泣,和好如初,感觉谁也离不开谁。
文/孙明铎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孙明铎,从军25年,军旅文学爱好者。从事政法工作三十余年,曾任“中国律师报”通讯员,在地区法学会定期法学研讨会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土律师的社会危害及应有对策”获优秀论文奖。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