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
萧兆钧(重庆)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后三点一线,屏住呼吸
砰……
教练一语中的
扳机是我扣动的
而时光深处
是天空的食指——
太阳和月亮是天空的一双眼睛
它常常用一只眼睛
看着我们……
奇怪的是
有很多很多的人
在暗无天日月黑风高的时候
倒下了——
这首诗《第三只眼》由萧兆钧创作,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象征意义。从字面上理解,诗歌以射击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动作开篇,营造出一种专注、决断的氛围,通过“砰”的一声枪响,引出了教练的点评,这一幕既是对实际射击场景的描绘,也隐喻着人生中关键时刻的决策与行动。
接下来,诗歌的意象从具体的射击场景跳跃到宏大的自然与宇宙层面,提出“天空的食指”这一富有想象力的概念,暗指某种超越人力的、决定性的力量。太阳和月亮作为天空的一双眼睛,轮流照耀大地,寓意着自然界不息的循环与观察。这里,“常常用一只眼睛看着我们”,可能意味着无论昼夜,自然界或某种更高的存在都在默默注视着人类的行为与命运,体现了宇宙间的监督与平衡。
最后几句,诗转向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有很多很多的人,在暗无天日月黑风高的时候,倒下了”,这里的“暗无天日月黑风高”象征着社会的黑暗面、困难时期或是道德沦丧的时刻,许多人在此时失去了方向或屈服于压力、诱惑,最终“倒下”。这不仅是对个体在逆境中挣扎与沉沦的描述,也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批判,呼吁人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也要保持清醒,寻找并坚持内心的“第三只眼”——那是一种洞察力、是非判断力和内在的光明,能帮助人在混沌中找到方向,保持正直与坚韧。
整体而言,《第三只眼》通过对日常场景的诗意化处理,上升到对生命、自然法则及人性的深刻探讨,鼓励读者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不仅要学会观察与行动,更要培养超脱常规视角的洞察力,用内心的“第三只眼”指引自己穿越黑暗,迎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