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娟子,本名朱红娟。网名天涯明月心。1969年生于古雒孟津。职业会计,时常和数字打交道却在骨子里喜欢文字。半卷书、一壶酒、仨俩知己,几行行走于灵魂指尖的文字,足以慰平生。
何以言夏(外一首)
作者|朱红娟(中国)
朗诵|薇薇(中国香港)
从曦光中张开眼睛
你就立在身边
我的春天
我那盛大的如锦的繁华
顷刻间被抹杀
那些微风中散落的樱桃
是我遗失的红玛瑙吗
奶奶的青梅老酒正滋润着
一段岁月古旧的咽喉
当历经风雨锋芒毕露的小麦
再次安静成种子
我乘一匹快马疾驰
背离长庚去找寻遥远的启明
天更蓝 云更白 阳光更饱满
于风之湄
我圈青草为戒采浪花入鬓
素手静心
拨动清月之弦
拨动每一寸深情的光阴
2.雨夜
思念被一阵风捻过
那些落花般的碎片
就从月亮紧闭的双眸里
簌簌地落下来
大地的痛
埋藏在最安静的子夜深处
唯留那些孤独
在空旷的长街上踱步
我倚着清盏 看你
看那些旷世的孤单
拥抱着你慢舞
我把唇贴在窗格上
等你
等苍老的夏季风唤醒
经年的别梦……
附:麦天麦地
作者|朱红娟(中国)
那些父亲扬场,母亲打扫帚的麦天,恍若昨夕,却成了生命里恒久的记忆……
——题记
故乡的清晨是被布谷鸟的声声啼鸣唤醒的,推开六月的轩窗,就看见微风下涌动着的麦浪。秋风得种,冬蕴春长,转眼又是麦天麦地。麦天麦地这个词貌似奶奶发明的,儿时的我不太理解,麦子分明长在地上,却为何要把那些个忙得脚板不挨地儿的日子叫做麦天......
要收麦子了,父亲的拐把子镰刀却闲置在阁楼的角落里,灰尘满面,且刀片已不知所踪。这个曾经的得力助手,仿佛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地被岁月遗忘。
要下地了,田间的水泥路上,机动三轮撒欢儿样地奔跑,满目的麦子前呼后拥,你追我赶。思绪也随着那锋芒走回经年,那些个起五更爬半夜,一镰镰割倒,一杈杈装上架子车,再用粗麻绳刹紧,然后一车车拉到打麦场的小麦......以及正午时分,麦车翻落陡坡时,父亲的焦躁及沮丧都姗姗走来历历在目。
那个冬天,父亲因脑中风落下偏瘫。次年的麦天,你来帮助我们收割,我们学着父亲的样子割麦装车,左边一杈,右边一杈,杈杈相
掺,层层相压。却终因技术不到家,也只能装个“小莽欧儿”了,所幸有母亲自制的蒙网神器,麦子都不曾出溜。一趟趟转运至月色临下,你挥手抹去汗水的笑脸灿烂如花。
还有十六岁那个漆黑的夜,和母亲一起去柿树地打场。那是长大后第一次牵着母亲的手走过坑坑洼洼的北邙,懵懂地感到岁月的分量和沧桑。
没有农业机械的时光,麦天就显得特别漫长。石磙、木制磙框、耢子是碾麦的必备用具,毛驴或者红马屁股上戴个粪兜儿套上笼头夹板拉石磙,在鞭把式的吁嘘喔嚯声中,转着丰收的圈圈,碾出希望的口粮。一圈圈一场场,打了头场打二场。直到抖擞出每一粒麦子,将麦秸搭成方圆不一的草垛,差不多都秋天了。
风起了,父亲开始扬场,糠随风走,麦随锨落。“清早起来去扬场,有风冇风只管扬......”父亲嘴里唱和着,锨也扬得更加轻快。几亩麦子一锨锨扬起,最后只剩下干净的麦粒儿。只是偶尔才打打扫帚的我,许多年以后才懂得,那是父亲麦天里才独有的劳累的快乐。
也就是一个短暂的回神儿,两亩小麦都被联合收割机收拾停当了。倒车、接麦籽、自卸、晾晒,当金色的粮食被铺写成阳光下的诗行,莹莹里又看见父亲弓背拉车的脊梁......
布谷声再次响来,四声迭起,漫漫入耳,惊起记忆满怀。母亲的雪发及父亲的沉默直击心底。我轻轻地提笔写下这语无伦次的句子。若土地是父辈的生命,我愿意做一株平凡的麦子,根植在父亲的土地,面朝向母亲的阳光。
热浪涌来,即刻盛夏。文字断续,姑且名题作“麦天麦地”......
金牌主播简介:
黄薇薇,【海外诗译社】三语主播。任职香港某私营机构国际业务部主管。
Mary wang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ith a private enterprise in Hong Kong.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