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
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总创助理卉&总监真诚靓仔
喜相逢唱诵团核心团队

视频制作:风云秀

玄奘之路解说
第九集:享誉佛国
主播:木子、糊涂神、圆圆、芳、清源、开心果、珍好、羽音
第一节
1.木子
公元640年,大唐立国已经二十三年,在李氏皇族的统治下,帝国正在走向鼎盛。北方的突厥人已经归顺,帝国的骑兵开始向西挺进。自从汉帝国消亡以来,丝绸之路经常中断,商旅的安全没有保障,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并不通畅,新兴的大唐帝国试图恢复丝绸之路的新秩序。
这一年,在遥远的西方,一个来自大唐的僧人仍然滞留在印度。离开故土已经14年,思乡心切的玄奘渴望立即返回大唐。
2.糊涂神
“印度是佛陀的诞生地,我很留恋,但我更希望将自己所学带回祖国,我不想再耽搁了”。然而就在玄奘准备行装的时候,他被卷进了辩经的漩涡。
这个漩涡是如此之深,以至印度两个最有权势的国王也开始争斗较量。
玄奘曾经是那烂陀的留学生,现在他是这个佛教大学名重一时的高僧。经过两次辩经之后,他的名望已经传遍了整个印度。就在他准备回国的时候,一封邀请信来到了那烂陀,东印度的国王召见玄奘。那烂陀以玄奘即将回国为理由,拒绝了国王的邀请,但是,麻烦很快就来了。
3.圆圆
《三藏法师传》记载了东印度国王的愤怒。
“我本是凡夫俗子,向来沉溺在尘世的欢乐里。现在听说了中国僧人的名字,萌生了学法的念头。但是,如果中国僧人不来,我肯定会将那烂陀踏平”。
面对东印度国王的威胁,玄奘不得不推迟回国的计划。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威名显赫的戒日王也征召玄奘,印度两个最有势力的国王互不相让,一场战争似乎就要开始。
4.芳
在古印度的历史上,戒日王的声望可以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媲美。
《大唐西域记》记载:他17岁就登上了王位,在六年的时间里,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人不解甲,象不卸鞍,东征西讨。
公元612年,戒日王统一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加冕为皇帝。
玄奘说:“国王加冕后30年时间,国家没有战争,统治清明和平,在城市和乡村,建立精舍,储存粮食,施舍给贫穷的人,在恒河边上,建立起几千座佛塔,凡有佛陀遗迹之处都建立寺院”。
5.清源
戒日王统治的核心在恒河中游一带,他的都城就建在今天印度中部的卡瑙季。
这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他乐善好施,对待宗教非常宽容。在戒日王的支持下,日渐没落的佛教,迎来了最后的生机。
那烂陀这个一万多人的佛教大学,正是因为他的施舍而衣食无忧。
《大唐西域记》记载,那烂陀有一所正在施工的石质建筑,也是戒日王所赐。
玄奘说:“工程还没有完成,但预计的高度是十丈。”
6.开心果
公元640年的冬天,为了争夺大唐的僧人玄奘,戒日王和东印度国王几乎兵戎相见。
戒日王兵强马壮,威震印度,压力之下,东印度国王最终屈服了。
《三藏法师传》记载,迫不及待的戒日王连夜与玄奘相见。成千上万的火炬照亮了恒河,恒河如同白昼,数百面铜鼓在恒河边敲响,鼓声震彻天宇,这是戒日王特有的仪仗队,象征着他在印度至高无上的权威。
7.珍好
与玄奘见面之后,戒日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召开一个全印度的宗教学术辩论会。
会场设在戒日王的都城,今天恒河中游的卡瑙季。辩论会的论主是来自大唐的高僧玄奘,而戒日王本人则担任辩论大会的主持。全印度各个教派的智者和大德都必须参加,观看中国僧人讲经,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辩论。
公元641年的春天,辩论会正式开始,在印度历史上,这或许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讲经辩论会。
8.羽音
“除了戒日王和东印度国王,还有十八位国王到场;僧人到会者三千余人,印度教以及其它教派的大德两千余人;那烂陀也派来了一千多僧人。全印度的高僧大德都到了,他们或博学多识,或口才出众,行进的车辆,飘扬的经幡,都城方圆几十里,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经过各种繁琐而庄严的仪式之后,大唐高僧玄奘登上宝座,开始阐述自己的论点。
根据印度的规矩,辩论要设定奖惩制度,作为论主的玄奘主动提出如果有人能够破解他的观点,一定斩首相谢。
没有人想到,中国僧人不给自己保留任何退路。
戒日王派人将玄奘的论点抄写一份,悬挂在会场门口,等待有识之士批判
审核:喜羊羊&真诚靓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