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山祖国家公园》国画创作记
李伟华
今天完成百山祖作品之二《百山祖国家公园》(136㎝X68㎝)的创作。
百山祖国家公园位于丽水市南部,瓯江源头,龙泉、庆元、景宁三县(市)交界地区。以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整合自然保护地和周边具有自然生态、文化底蕴的区域。范围涉及龙泉、庆元、景宁(英川镇、沙湾镇、秋炉乡)3县(市) 10个乡镇33个行政村,规划面积505平方公里。
此作选取的素材是我的故乡庆元县百山祖。百山祖,又称万里林,属武夷山系洞宫山脉,主峰雾林山海拔1856.7米,被誉为“百山之祖”,是浙江省第二高峰。百山祖占地面积91.15平方公里,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创作元素主要有松源河,松源河是庆元县最大的河,流经县城松源街道,最流入福建省的最大江闽江。早年我所读书和任教的庆元中学,即在松源河畔。从学校后门走出,就可在河畔堤坝散步,这是我的最爱。
画庆元风景,廊桥不可缺。庆元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单孔廊屋最长、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均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所以庆元也称为廊桥之乡。廊桥如瑰宝镶嵌于群山之间,无声无息,如梦似幻。它们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悬崖峭壁之上,或静卧小溪碧波之上,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我对县城内的《咏归桥》最为熟悉。因为离学校近。在县城读书和教书十一年,不知走过多少遍。下一步应该画画咏归桥。另外还有竹口镇的《后坑桥》,早年在竹口中学读书和教书八年,从黄田到竹口常骑车路过。有时也在桥上歇息。第三熟悉就是著名的兰溪桥,桥边有香菇鼻祖吴三公祠,还有一片松林,松林背后有块地,种了不少花。我到此两次游历。一次拿专业相机为亲人拍摄不少照片。一次是朋友带我来看在这里举办的演出。这次选廊桥作画,以兰溪桥为元素,正好在百山祖山下的范围。而这条兰溪是流入松源河的,附近有兰溪桥水库),最为合适。松林后面的花园和吴山公祠被树林遮挡,从山外往里是看不见的。所以没画入画面。
百山祖山村风光 路是不可少的。左侧画有较陡的登山道。桥附近有公路,树丛间画两人行走,比较隐蔽,中景山腰公路弯弯,比较明显,正好通往上面的村庄。中景的村庄、云雾和瀑布,取材于网上一张百山祖的照片。这照片我挺喜欢,云雾、村庄、飞瀑,组成了仙境。我就用上了,把照片化为国画的模式,这也类似写生创作吧。可惜我不知道这村庄和瀑布的名字。
第一幅《百山祖》山水画 十年以前登过百山祖山顶两次。前不久就画了一横幅《百山祖》,主体就是百山祖山顶,根据实际成大面积锥体形状。以远山连绵的群峰作背景,并作诗以题记。所以第二幅《百山祖国家公园》就以条幅,突出高度,画的内容,山脚清晰细致,而将山顶淡化虚化,多以云蒸雾集来表现,显得空灵一些。
《百山祖国家公园》此作主用花青色,略加三绿色,附合庆元县森林特色,森林覆盖率高,岩石裸露也较少。其中一树、兰溪桥和村庄,带红与桔黄色点缀,犹为显眼。也是得之古人讲的“万绿丛中一点红”吧。
我对生活了三十五年的故乡,是充满感情的。熟悉的风景,众多的亲朋好友。之前已画过出生地《枫树桥村》和《老屋》,还画了《黄田竹海》和《月山村》(曾与庆元县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书协主席胡睦熙一同前往月山村采风)。
今后,也将会画出故乡庆元以及各地熟悉的山水,让美更广泛流传人间。
2024.5.28
李伟华,1965年出生于庆元县,1985年开始从教从艺。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高级培训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国务外交礼品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
本文配乐:张卓伟老师笛子独奏:平湖秋月。
张卓伟,别名五音子,1958年出生,杭州桐庐里董人,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创作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科普艺术协会理事,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赵松庭笛子艺术研究会会员,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及各种管弦乐器,擅长笛子,二胡,葫芦丝,巴乌,箫等乐器,曾在2022年参加全国第四节“松庭杯”笛箫比赛荣获铜奖,2022年“国选百杰”全国书画大赛荣获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