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上海隆重喜庆解放七十五周年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7日电正值上海解放75周年,“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市级重点活动项目之一“传承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系列活动27日在上海解放纪念馆举行。
75年前,由陈毅元帅和粟裕大将率领并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实施的“上海战役”从1949年5月12日持续至5月27日,共计16天,是渡江战役的最后一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最后一战;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追击中一次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也是一场关乎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战役。
当年作为“上海的北大门”,宝山是申城战役的主战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此鏖战月浦,激战刘行、杨行,钳击吴淞,浴血奋战16昼夜,最终为上海战役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在这次战役中,有2.4万余名指战员光荣负伤,7613名指战员献出了生命。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把上海完整地交到了人民的手中,取得了军政全胜,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上海。从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上海的统治彻底结束,中国最大的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历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荣辱安危始终都与这座城市息息相通,密切相关。上海的解放,是时代的转换和历史的转折。此外,上海战役胜利还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当代意义,其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上海解放,意义殊为不凡。这场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中,人民解放军既全歼了敌军,又完整保全并顺利接管了城市,传奇般取得军事和政治双重胜利。这场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从人力物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向华南、西南进军,为夺取全国胜利创造了条件。
正如毛泽东同志亲笔改定的新华社社论所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又因为上海是一个世界性的城市,“所以上海的解放不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而且是国际和平民主阵营的世界性的胜利”。
昨天5月27日上午,在宝山烈士陵园内,伴随着深沉的《献花曲》,上海解放战役华东野战军后代等社会各界人士百余人瞻仰“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墙”,向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缅怀为解放上海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感悟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不懈斗争的伟大精神。
……全市各类庆祝活动丰富多彩!
笔者认为上海解放75周年,弹指一挥间。从上海解放的第一天起,上海的党组织和上海人民在接管、管理、建设上海过程中经受了无数考验,也不断创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治理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如今,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踏上新征程,上海锚定方向,奋楫扬帆,驶向未来。为此,特赋《蝶恋花》为评为纪。
回首当年雄杰驻。
连夜枪停,
晨见兵眠路。
上海新生街满舞。
海关钟响悠黄浦。
转眼七重添十五。
都市麾时,
改革摧金鼓。
地铁高楼商客旅。
外滩好景寻源处。
一一2024年5月28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