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赤子》第二卷
416(二)
“韩正阳”的十天,过得有一番特殊的意义——
04
那一天,玉门的大舅爷习爱萍,舅奶奶张亚丽,趣车前往敦煌的土塔儿村,专程看望了出生十天的外孙,慰问了外甥女柳茂枝,并带来了外公柳军军亲辞的大名“韩正阳”。
对于外公所辞的大名,韩氏家族的众位致亲,无不拍手称快……。
05
“韩正阳”的滿月宴,也办的有声有色——可以说高朋满坐:多年不出门的外太公,茂枝的外公,破天皇地首次乘车前往土塔儿,看望滿月的外重孙;瓜州县长席忠和,喜出望处,驱车百余公里,参加滿月宴,并发表精美的祝辞;铁路职工,二爷爷韩学仁,县财政局局长,三爷爷韩学华,三危塑料棚业主,四爷爷韩学荣,都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返回土塔儿,亲临满月宴,三位姨奶奶,和韩旭的爷爷奶奶,共同庆贺重孙“韩正阳”滿月;赵志英、王月兰两口子,喜上眉梢,参加满月宴…
敦煌的习氏家族,柳氏家族,何氏家族百余位致亲,亲临赴宴。韩学义的生前好友,韩旭的同学挚友,前来祝贺!
一时间,韩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转发
敦煌赤子264
264:
喜添外孙庆滿月
军军回敦又返还
这一次,是三爸爸用大场的有线电话,传来的喜讯——柳军军当爷爷了,出嫁的女儿喜得贵子,于1998年2月20曰举行满月宴!
三爸爸通知柳军军,可以回家,还可以带点礼物……
一
柳军军一直沒有看好女儿的婚姻。这段婚姻从头到尾都是女儿自主自定的。女婿名叫韩旭,是一位苦命的孩子。他在未满月时,其父韩学义在士塔大队的硝矿上,炸硝时不幸遇难……年令不足30岁。据炸硝的同伴,目击者事后回亿,当天他们两人负责炸硝,炮眼中进了硝水。当他们把炸药包放到炮眼中,点燃了导火索线头,不好,炸药包被水冲出了炮眼,韩学义再次往炮眼中推送炸药包时,导火索燃尽,炸药包在一舜间爆炸了……虽然是不足一公斤量的小药包,韩学义也被炸的面貌全非,当场葬命了……那个年头,生产队追记了半年的工分,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二
韩学义是柳军军小学的同学,好像比柳军军高一个年级。当年是复式班,一三年级一个班,二四年级一个班……总之,两人不在一个班就读。
再后来,好像是转学了,还是停学了,在梁家堡小学,没读完小学,两人就这样分手了。
韩旭的妈妈在儿子半岁时就改嫁了,儿子丢给了公公婆婆……韩旭是由爷爷奶奶辛辛苦苦,抓养带大的……那么,既是老同学,又是这么个特殊情况,柳军军为何没有看好女儿的婚姻呢?不是对韩家,也不是对韩旭个人有啥看法,不是,绝对不是!而是两位青年男女同龄同岁。年龄太小。实属早恋早婚!是席忠和县长从中促成了这桩婚缘。(他是韩旭的姨亲叔叔。)柳军军顺水推舟,就成了现在的结局……!
三
柳军军在赤井堡租了一辆两吨载量的出租车,从小何保管的库房中。调出了一吨复合肥。当天,王小平在西二井饮羊时。有只小羊掉入冰窟隆淹死了。柳军军让小何把羊皮剥掉。和复合肥一同装车,连夜赶回敦煌的梁家堡。正好女婿过来。帮军军,把化肥卸了,用自行车把羊肉驮回去,第二天待客备用。
四
柳军军是个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人。他匆匆赴宴后,下午乘夜班车又返回农场了……!
作者简历:
刘志军,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生于1952年5月9曰/高中学历/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第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以长篇小说《敦煌赤子》/刊登在都市头条,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联系电话:13309374620
注
凡是愿全文阅读《敦煌赤子》一书的热心读者,按装“都市头条”,点刘志军作品《敦煌赤子》,即可阅读01至412节全文——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