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营与千户侯的故事
文/王建申
隆尧县城东北方向有一个村庄叫千户营,据传说这个千户营的村名和一个千户侯有关系。古时的千户侯是负责千户征税的官员,而这位千户候正是如今千户营的老祖先,有什么根据呢? 且听我慢慢地道来。 在公元一九六八年,千户营村有人从一棵老槐树的树根下面挖出过三枚印章,一大两小,大的边长约有20公分,小的有10公分左右,印章上的字不是汉字像是蒙文,据当时有关人员鉴定应该是元朝文物是蒙古文字,是千户侯的印鉴。只可惜此印现已失落在民间不知去向。有人说这个千户侯是楚霸王项羽的下属,当时的千户营是一个屯兵千户之营地。是霸王营的一个支系。也有的说既然这个千户侯是元代人那么和秦末的楚霸王项羽又怎能攀上关系呢?!历史上的记载又无考证,至今也算是个谜。
有一天在隆尧县唐尧公园几个退休的老者议论这件事,有个白发蒼蒼79岁的老人说的头头是道。大家都听的入了迷:他说:“在讲故事前我首先说明,我讲的是故事可不是历史。历史是有文字记载或是有根有据的,而故事就不同了,故事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有高妙的艺朮情节,又有虚抅的最大真实。历史上的唐玄奘一人去印度取经,与西游记的孙悟空猪八戒是两码子事……”
这时一个小伙子急不可待的说:“你就别啰嗦了,袖筒里的捧搥直进直吧!”这时这位白发老者清了清嗓子,有板有眼的讲起来: 说的是元朝初年一位姓齐的举子上京赶考路过此地,突然狂风暴雨,雷鸣电闪。这下可急坏了这位前沒村后没店的读书之人,路旁倒是有个小庙,但年长日久房顶坍陷,无法挡雨,这可怎么办呀?!可巧的是庙前一个大豁露口的石碓臼。说碓臼你们年轻人可能不懂吧,打个比方说吧:就像一个石做的捣蒜臼子一样,只是有一米来高,中间凿一个窝篓儿,过去捣米用的,后来放在庙前当香炉用。由于有个豁口正好紧紧卡卡地能蹲进一个人,这位书生蹲进臼中上边打个雨伞把包着几本书的小包袱揣到怀里,躲过这场大雨。雨过天晴又慌忙进京上路。
谁知就这么件书生躲雨小事却引起了当地人的一场轩然大波。为什么呢?切听下回分解。
说到这里这位讲故事的白发老者打开保温杯,喝口水润润嗓子接着说:
不巧不成书,那天偏赶上附近有个庙会,一群上庙的善男信女从此路过见这里刚刚下过大雨,路上的水还有脚面深,可这个碓臼里干巴巴的一滴水都沒有,这也太神了,有位老太太是个神婆的首领,带头跪在碓臼面前的水中,又是跳大神又是念佛经……这个神奇的现象一传十,十传百,引起十里八乡善男信女的积资捐款把这个神秘的碓臼盖进庙中供奉起来,烧香许愿的香客,车马水龙,络绎不绝,一时间闹的烟雾缭绕,神乎其神。 花开两朵且表一支,按下这个神秘的兑臼庙不表,咱再说这位上京赶考的举子也不知是学问高,还大家为他这位碓臼神烧了高香,真的考中进士,并到隆平县任七品知县,不巧的是上任后连年遭灾,秉报皇上放粮赈灾,在皇上没批准的情况,有一群饿红了眼的难民砸开粮倉……。可这位知县因包庇罪犯被免职流放,当地人进京跪地皇宫求饶,后来皇上也可怜这位好官便降职千户侯仍留在当地。据说当这位千户侯去世后将其千户侯官印同一棵千年古槐埋种在这个碓臼庙前,这 个碓臼神 ,这个千户侯,(石)实心(石)实意,实(石)诚为民,海可枯石可烂,但这位千户侯永垂不朽,与世长存,萬古留芳。为了纪念这个石碓臼,纪念这位千户侯,从此这个村庄就命名为千户营。 作者简介:王建申,字魁寿,笔名渐深,中共党员,河北隆尧县人,退休公安干部,大专文化,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协会会员,2019年曾获中国文学作家名人榜文学实力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