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感悟】择日⑩
傍晚,散步。忽然想到,人的观念不能过高于自然。而现在很多现象,不仅违反自然真实的情况,以至于有消灭自然的倾向。凡事都以“自我”主观为意志,凡是想做的,似乎就必须发生,不管这是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
其实,很多事情如果仅仅从哲学思维方式出发,有时是脱离现实需要的。若过于执着,反而会为其所苦。会使自己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二十多岁的时候与我外公聊天。外公平时话并不多,但他一生留给我的印象强烈,有时他的话,让我内心深受震撼。他说:“人要遵从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过分人为地违反这个规律,就不太好办了…”。这话我一直记得。
与我年龄相仿的表兄妹也都是在这个环境里长大的,外公乐观,好善乐施,所以有很多远房亲戚的孩子也会过来断断续续地过一段,那时生活困难,多几张嘴吃饭确实是个问题。但外婆能干,勤俭持家,加上有点老底子,于是:凡是外地来的孩子,都不拒之门外。
故而,表亲就特别多,尤其丹阳方向。所以,老先生常玩笑道“李铁梅表叔多,你表弟多…”。这话一点不假。
而我们这群孩子受外公外婆的言传身教,从小也都植入了善根,很多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表亲,也走得很近,他们内心是感恩年幼时外公外婆对他们的接济。
其中有一位表舅,五岁时来到外公家,外公外婆一直把他培养到高中毕业。后在丹阳知名中学任校长。我外婆离世时,他己八十多岁且身体欠佳,但坚持送外婆到墓地,在他跪下拜别的时候,那种虔诚的表情与眼里的泪花,我无以言表。我先生在边上看了,也为之动容。这些对我们的心灵都极富震撼力。
那么,你说这些平凡的事情,有哪一件与“高大上”的学术有关呢?可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传承了人性的光芒。“活下去”就是当时人的一种本能的自然需求。
尔今漫步,周边的一切快节奏的生活,忽略或抹去了那些人性善良的东西。总是把人想得很阴暗,似乎一切除了利益,别无它求。
我不由想问:我们苦苦追求的未来,就是为了活成这个样子吗?这难道是生活的本质吗?还是我们己脱离了自然规律,进入了“自以为是”的模式?我想,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晨曦,2024年5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