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栀子花
王永标
蜀宫绽放堪争艳,花蕊无言。冰魄炎天,记否摧眉宋祖前。
甲兵十万曾为虏,折煞婵娟。乔说张仙,拾句新词听杜鹃。
这首《采桑子·栀子花》由王永标所作,以栀子花为引,借古喻今,融合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深邃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意象层次。下面是对该词的简要解析:
- **首句“蜀宫绽放堪争艳,花蕊无言”**,以蜀宫(可能暗指蜀汉皇宫或代表西南地区的繁华之地)中的栀子花盛开之景开篇,栀子花虽美而静默,不言自芳,寓意美好而不张扬的品质。同时,“花蕊”一词双关,既指花的中心部分,也可能隐射历史上的“花蕊夫人”,增加了词的层次感和历史深度。
- **“冰魄炎天,记否摧眉宋祖前”**,这里“冰魄”形容栀子花洁白如冰,清雅脱俗,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给人以清凉之感。“摧眉宋祖前”则引入历史典故,可能指的是后蜀末代君主孟昶(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灭)时期的故事,暗示即便是如此美丽的花朵,也无法阻止历史的沧桑变迁,帝王的悲欢离合。
- **“甲兵十万曾为虏,折煞婵娟”**,这一句进一步强化历史的沉重感,指战争中即使是英勇的十万兵马最终也沦为俘虏,美丽如婵娟(比喻美好的女子或事物)的景象亦被战争摧毁,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及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惋惜之情。
- **“乔说张仙,拾句新词听杜鹃”**,末句转而带有些许超脱之感,“乔说张仙”可能指传说中的张仙信仰,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拾句新词听杜鹃”则是诗人以新词寄托哀思,杜鹃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象征着哀愁与思归,听杜鹃啼鸣,既有对过往历史的沉思,也有对未来的淡淡忧伤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栀子花的描绘,串联起自然美景与历史沧桑,表达了对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