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大队支书记的特权》
文/学文(黑龙江)
上世纪计划经济时期的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是县里下面设的一个基层组织,如今都改成了乡镇政府。那个年代里的农村生产大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也是最基层的一级管理组织。
在计划经济的时期,全国范围内县级以下的管理机构,都是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小队的管理体制。那时候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就是几个生产小队,上千口人的最高领导,而且这个支部书记的权力很大。在我的记忆中,我所在老家的大队书记权力大的很,他自己还有无限的特权,因为我亲身感受到了他的特权。下面我就用几个事实来说明这个特权,而且都是实实在在的特权,当然这个支书的特权都是为自己以权谋私所滥用的。
我的老家,是哈尔滨市辖的延寿县六团公社凌河大队第一生产小队,正是大队部的本屯,我的父母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我的记忆中还是读中学的时候,就看到大队书记的特权。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大队支部书记姓高,他也是一个纯粹的农民出身,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他上任不长时间,当时大队里有一台“东方红——75”型链轨式拖拉机,还有一台“28型轮式”拖拉机。有了拖拉机,必然就需要拖开机的驾驶员,干这个活基本上就是脱离生产队里的农活了,虽然也是挣工分,但毕竟轻松很多。这时候各个生产队队长的儿子或者大队长和大队会计的亲戚,就都借上光去大队部开拖来机了。这些事情都是大队书记说了算,四个拖拉机的驾驶员中就有大队高支书的儿子,这就是他当书记的特权一。
还有一年县里的粮库在凌河大队招工,那个年代里去粮库工作,吃商品粮挣工资,可是最叫农村人羡慕的美差事。粮库当时在我们老家的大队招收两个工人,其中一个人就是当时大队高支书的二儿子。这样的好事,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是不可能去上的,这就是大队书记的特权二,而且其它的小事情就更多了。我前面说的两件事情都是公开的秘密,当时所有的凌河大队社员人人皆知。那个年代里的高支书可算是一个“大人物”,很多凌河大队的社员,都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攀枝挂柳的接近他,比如他的儿子找媳妇时,很多社员家的漂亮姑娘都托人去他们家说媒。而且只要当上了高支书的儿媳妇,这个儿媳妇就会干上大队里翘活的,比如去学校里当民办教师,大队卫生所的赤脚医生等等,即使不懂业务也可以去学习代培……
比如有一个普通社员家里姑娘,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嫁给了支书的儿子,最后被保送去了某中专学校去读书了,毕业后就当了国家的干部。这个高支书还特别记仇会报复别人呢,比如谁要是和他的家人或亲戚有一点小矛盾的话,叫他知道后就会找机会报复这个人,甚至用权力来给你穿小鞋,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受害者。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的家里人因为一件小事情,得罪了他的亲戚,他就和别人说:“某某家里的人,一个也别想从凌河走出去,只要我在世他们就不可能离开这里!”结果我在七六年底要去参军,这个高支书就卡着我不叫我去军营。后来我们找到公社,在公社的领导直接干预下,我才如愿以偿的参军去了军营,退伍后留在了县城里工作,他听说后把他眼睛都气蓝了。
这个高支书在我的故乡凌河大队不光有特权,还特别的霸道,啥事情都他一个人说了算,那个年代里大队部有很多的脱产差事。比如民办教师,卫生所的卫生员,还有大队部代销点,拖拉机站铁匠铺子等等,这些不出力的差事谁要想干上,没有他的允许谁也不可能干上的。这些都是他这个支书的特权,别人谁也不好使,就连大队长和会计说话都不管用,他也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家里的生活水平也比其它社员家里好,因为总会有人溜须拍马为他们家送这送那的,这也是他的特权所得吧。
在那个年代里,正是知识青年上乡下的运动时期,我们老家那里都是水田区,盛产大米,而且我们那里的工分值也比较高,所以,城里的下乡青年去我们那里下乡都要走后门,不然是去不了的。知青来到凌河大队下乡的时候,过几年返城参加工作,去部队当兵和保送上大学都要听大队的意见,这时高支书是有绝对话语权的人物。其中就有一个知青为了溜须他尽快返城,就娶了高支书的姑娘,随后这个知青返城参加工作很快就成了现实。那个年代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都实行保送上大学工农兵学员,我记得这个高支书当政那些年里,有好几个人都是通过他的关系保送去上了大学的。这些人中,都和他这个支书有连带关系的人,普通百姓是一个都没有,这又是高支书的一个特权。
虽然那个年代里没有现在的腐败分子胆子大,人员多,但是高支书如果在当今的社会里,拉出去就够枪毙了。因为他那个时候的特权,比起现在的腐败分子也不是小事情。我参军后永远离开了老家,那个高支书也被老家凌河大队的老百姓举报到县里,后来也给他查了够呛。我在思考在毛泽东时代,这个高支书的特权思想都那么猖狂,如果现在的社会他是不是敢把大队部都卖掉了变成他的家呢?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就是叫高支书这类人物,给败坏光了,党的形象也叫这样的败类给丢尽了。可贺的是那个高支书最后不长时间里,他也没有好的结局,年岁不大就病死了,他的后代们,也都在年龄不大的时候就过早的病死了。也许正应了老百姓的那句话:“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没到!”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学会善良对待人和事,熟话说的好:“人在做,天在看。”积德行善,宽以待人,总会赢得人们的尊敬和厚爱。为官也好,为民也罢,只要心存善念,都会有好的结局,坚决不能向那个高支书那样以权谋私,利用职务之便大搞特权,时刻破坏党和群众的关系,这样的人早晚会栽跟头的!
文/学文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学文,哈尔滨市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和诗词。曾经在省市媒体发表过作品。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