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临猗县的安昌村,有一位年逾七十的老人,名叫徐铁鹏。
他从事教育工作已经超过二十个年头,现在仅依赖每月二百余元的民办教师退伍津贴过活,生活极其清贫。徐老师是一个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人。他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百里挑一的孙吉中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承担学费,被迫中断学业。在那个教师资源匮乏的年代,村干部发现了徐老师的才华,让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徐老师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求学无望的遗憾,因此他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他对待教学工作极其认真,要求学生背诵每一篇课文,编写顺口溜辅助记忆,详细注释课文中的词汇,并让学生通过造句来灵活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他亲自撰写范文供学生模仿。尽管徐老师并非科班出身,但他始终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教学方法,并积极参与各类教师培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逐渐摸索出一套高效的教学方法,使得他班级的学生在会考中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徐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为成绩落后的学生补课,甚至忘记回家吃饭。有一次,我参加全县作文竞赛,徐老师为了辅导我写好文章,连续几天陪着我熬夜。当我休息后,他又继续备课和批改作业。我高中毕业后,有幸与徐老师成为同事。我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徐老师的学习精神令人敬佩。他从不耻下问,遇到问题总是与年轻教师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改革开放后,县教育局为教龄较长的民办教师提供了转正的机会,但需通过考试择优录取。然而,徐老师并没有将此视为自己的目标,而是专注于教学工作。他一次次地错过了转正的机会。徐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超越了个人的得失和名利。他的故事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赞歌,是对那些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教育者的最好诠释。
徐老师,一位用生命诠释教育真谛的勇者。在他的教学生涯里,每一刻都充满了激情与奉献。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们人生路上的导师和朋友。我还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文艺比赛,徐老师自掏腰包为学生们定制了服装和道具。他用自己的钱,为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比赛当天,学生们穿着精致的服装,表演得淋漓尽致,最终赢得了比赛。那一刻,徐老师的付出得到了最美的回报。
然而,随着公办教师数量的增加和民办教师的减少,徐老师失去了他热爱的教育事业。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放弃教书,回到田间地头,重新拿起锄头。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忘记教育的初心。在田间劳作之余,他会和村里的孩子们分享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徐老师的人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奋斗史。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都坚守着那份对教育的执着和热爱。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
编辑:都市眼光-北京实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