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上午,江西南昌新建区昌邑厦屋李宗祠筹委会、村委会和族谱会(简称“三会”)一行共计16人,怀着对李氏文史的深厚情感和对学习交流的渴望,莅临江西省谱牒研究会李氏文史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总会”)进行交流学习。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双方了解,增进了双方情谊,也为李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省总会会长李岗华、执行会长李俊、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玲、副会长兼执行秘书长李占先、博阳商贸公司良高总经理等热情接待了“三会”成员。并陪同参观了省总会的办公区域、全省各地族谱资料室和商城商品展区。办公区域整洁有序,展现了省总会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族谱资料室摆放着全省各地的李氏文史资料和谱头,彰显了李氏文化的深厚底蕴;商城商品展区则陈列着丰富的李氏企业的各类产品,说明李氏企业遍及各行各业。秘书长李玲一边陪同参观,一边作详细讲解,使“三会”成员对省总会的工作内容和李氏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随后,学习交流座谈会在《李氏族歌》的嘹亮歌声中拉开帷幕。“三会”成员观看了省总会的宣传片、一周年庆典及老市长李豆罗的讲话视频。这些视频资料生动展示了省总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绩,让来访成员深受鼓舞。
座谈会上,李玲秘书长对新建区昌邑厦屋李“三会”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省总会的工作情况和“三修”(修谱、修祠、修墓)、“三活动”工作内容。她还特别介绍了岗华会长及其企业康华集团对省总会的无私奉献。岗华会长个人投资一百多万,并无偿提供一层办公室给总会使用,彰显出岗华会长的大爱精神和李氏族人的楷模。
昌邑厦屋李宗祠筹委会会长李发昌对总会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了昌邑厦屋李的来源历史及宗祠重建的艰辛历程。昌邑厦屋李氏,沿自陇西,是大唐宗室吴王李恪之十一世嫡孙衟公避乱,南迁至江右南康建昌县安居,后自邑迁至磨刀。衟公三子軿公居住桂堂,其后裔又从桂堂迁居豫章杏花村,然后从杏花村迁至昌邑坝上,再迁至到现在厦屋,历经八百余年。而昌邑厦屋李氏宗祠,在民国年间兴建,后遇五四年特大洪水毁于一旦。七十年来,昌邑厦屋李氏宗祠人人翘首以盼重建。直到2017年,经过厦屋李氏宗亲乡贤公议后成立理事会,筹划重建事宜。经过五年的积极筹备和几经波折,终于在2022年九月初九日正式动工兴建,基础完成后,因待批停工,直到2023年九月初六日复工续建,将在2024年九、十月竣工落成。厦屋李宗祠的重建,真的不容易。
李发昌会长还就修建宗祠的目的作了通俗易懂的诠释,强调重建宗祠不仅是敬祖祭祀的场所,更是传承家族文化和教育后代的重要载体,让厦屋李的子孙汲取智慧,成就人生。
昌邑厦屋李宗祠筹委会副会长李亮华对厦屋李宗祠建设报批及遇到的困难作了补充说明,重建宗祠,可谓是一波三折,从选址到筹款,从疫情到报批,历尽坎坷,实属不易。昌邑厦屋李宗祠即将竣工,是昌邑厦屋李的一件重大喜事、盛事,是昌邑厦屋李全体智慧共同铸筑的,是今天在座人员的心血凝集成的,厦屋李氏全体将共同努力,把宗祠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总会副会长、新建区理事会筹委会主任、昌邑厦屋李宗祠筹委会副会长李松在座谈会上充满激情地说,首先要感谢总会,感谢岗华会长为江西李氏宗亲搭建了一个团结、交流、互助的平台。这个平台就好比自己的家一样感到温馨。同时也感谢昌邑厦屋李的领导、精英在百忙之中来到总会学习、交流,共同分享并对于家族情怀的支持,体现了大家对于传承和弘扬家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昌邑厦屋李宗祠的筹建,是和今天在座的领导、族贤和精英们的家族观念、家族情怀分不开的,家族事业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付出,没有回报的期许,只有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族谱会会长李瑞良和村委会书记李万逢也分别发言,对省总会的工作表示肯定与赞赏,并表达了支持与合作的意愿。李万逢书记特别强调说,江西李氏总会在岗华会长的带领下,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总会提出的“一个中心、两大任务、三个拥有、四个得到、五个目标、六项服务”目标,都在一一进行当中,我们昌邑厦屋李将积极向总会学习取经,共同推动李氏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也邀请总会领导来厦屋李宗祠参观并指导工作。

最后,李岗华会长总结讲话,向新建区厦屋李“三会”成员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欢迎大家回家并介绍了省总会的工作成果和未来规划。他强调省总会将坚持不懈围绕“一个中心,两大任务,三个拥有,四个得到,五个目标,六项服务”的既定目标而继续努力、勇毅前行。希望厦屋李在今后多与省总会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为李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交流学习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新建区昌邑厦屋李“三会”与省总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也为双方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李氏文史的传承发展和商贸合作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座谈会结束,与会人员合影留念,留下了这难忘的时刻。

消息来源:
江西李氏文史委员会秘书处责任编校:郑婉儿
责任编辑:江语
审稿核发:木子
报料信箱:dsttbdzj@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