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帮的《大风歌》
话还要从咋日说起。
鲁朗在微信圈发了两张有关他《逐龙少年志(风歌少年)》里以汉高祖口气写的两首诗:
乱雪纷兮马嘶狂。
捷报频传兮安北疆。
何人忘生死兮为国殇。
梅兮,梅兮,立于冰雪之地
梅兮,梅兮,忘情于丛山之巅
梅兮,梅兮,若不飘零兮,当永年!
鲁朗留话说,"突然发现我已经替汉高祖作了两首诗了。邦哥,认了吧!"
我看到了,不觉笑了,这分明是文人诗,"高祖哪有这个水平!"
鲁朗回道:"哈哈,兰老师,可不敢说,高祖的《大风歌》千古绝唱。"
我又笑了,"《大风歌》只是有帝王气势,也就高祖的大白话而已。"
这是真的,《大风歌》不过是高祖发达了,衣锦还乡,见到众人盛加欢迎,想起以往混迹于乡闾,不觉有慨而发,随口说的几句话,被史官记录下来而已。
也许高祖是这样说的:"想不到老子我今天还能威风八面。大马拉着,大车坐着,前呼后拥,呼啦啦回到老家。韩信啊,彭越啊,别看你们英雄一时,现在又在哪里呢?可是,没有了你们,谁替我守卫四方呢!"
古代帝王身,总有史官在侧,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左丘明就是记事的,所以有《左氏春秋》。高祖身边亦是如此,若不,那高祖和薄夫人(文帝母)被窝的话司马迁怎么能知道,记到《史记》中去?("汉王心凄然怜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征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文帝,年八岁立为代王。")
高祖是楚人,自然带有楚辞的语气,语以气壮,反成了楚辞的千古名篇了。
高祖的大白话,也许个别字还被身边文人加工了。要知道,高祖说话可不文雅,当初陆贾老给他讲文治天下,他出口就骂:“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乃公"就是"你老子我",可不是啥好话!
高祖说话粗糙,是因为他本身就出身闾里,没读过多少书。在沛县仅仅当了个亭长。汉制,十里一亭,汉时长度约为今之一半,五里大的芝麻小官,替官府征丁催粮,迎来送往,替民间说合纠纷。连家都没成,和一个姓曹的寡妇在一起,生了大儿子刘肥,后来分封为齐王。吕后还是他后来娶的呢。吕后一家搬到沛县,招待大家打奌关系,来人都送礼。高祖空口就是一万金,上了礼单入了席。但这万金得去人拉啊。吕公查礼布单子,发现一个叫刘老三(刘季)的人上了一万金,这人不得了啊,当席一看,长相不凡,说得了,你也不要上万金了,我把女儿嫁给你好了。
高祖没成家前,成天领着周勃等一批弟兄,到处吃吃喝喝,包括自家大哥家。有一次又领着弟兄们到大嫂家吃饭,大嫂厌了,故意用铲子把铁锅弄得卡卡响,说没饭了。其实还有。这下弄得高祖下不了台,就记恨了。后来他当了皇帝,兄弟子侄都封王侯了,单就遗下了大哥儿子。后来经过太上皇(以前的刘太公)作工作,才封了个"羹颉侯",大白话就是"饭没了侯爷"。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如果不知道高祖发迹前的历史,初读《大风歌",还会以为他是大诗人呢。
高祖的这段历史,被元代睢景臣形象地写入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哨遍】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幺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此曲以嬉笑怒骂的手法,借一个熟悉刘邦底细的乡间富户的口吻,揭了高祖的老底,将“威加海内兮归故乡”之举写成一场滑稽可笑的闹剧,以辛辣的语言揭露了刘邦的无赖出身,剥下封建帝王的神圣面具。
当然,人都是有两面的,不可否认高祖是个英雄。否则,在陈涉首难后,一开始群雄竞起,逐鹿中原,演变成楚汉相争,最后高祖笑到最后,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论出身、勇武,他和项羽差远了,一个地上,一个天上。可是他识时务,能曲能伸,能用人,善纳谏,萧何、张良和韩信称三杰,都为他所用,掌握手中,这些是成功帝王的必备素质。这些项羽又不知比他差了多少!同样是进咸阳,顶羽坑秦卒四十万,烧秦宫,而高祖则约法三章,使秦人归心,这是高祖奠定帝业的开端。可以说,始皇奋六世余烈而一天下,然秦民一日未曾得安,故楚入咸阳,然项羽暴烈,秦民又助高祖灭之,而天下得安。所以元代薛昂夫在《【中吕】朝天曲》中说:
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
古话说,英雄不问出身。又说时势造英雄。可起码的,你得有英雄的底子。当初高祖押送差役,误了期,他把人放了,领着大家亡命于芒砀山中时,就露出了他的英雄本色。高祖的功绩,是读了多少书的人,写了多少诗,也比不上的。
所以,《大风歌》,虽然是高祖的大白活顺口溜,也一直传到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