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军魂》作品集锦
闹 铃 声 声
作者‖夏焕良(四川)
组稿‖夏宏霖(格桑花)
在我的书橱里,至今仍摆放着一台淡绿色舵牌小闹钟。虽然这台小闹钟已多处出现锈迹,虽然高科技和信息化时代早已弱化了闹钟的计时和提醒功能,但我对它仍不离不弃,珍爱有加。
记得有一次小外孙不小心把闹钟防尘玻璃摔破了,我别提多郁闷,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转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一家路边维修店,花了数倍于小闹钟原价的钱才把它修好。
我还不时把小闹钟拿出来,擦去它身上的灰尘,拧紧发条和闹铃设置,听听那嘀嗒嘀嗒的走时声和清脆悦耳的闹铃声,回味那难以忘怀的过去……
五十年前,我跨入了梦寐以求的绿色军营,成了驻西藏某部的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
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团直属特务连,先是担任连部通讯员,一年后升任文书。
第三年,因部队精简整编,又调到四川藏区某独立营一连担任文书。
在连队领导身边工作,时间观念和守时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班排当战士,你可以凭司号员的军号声或连队值班员的哨音起床、出操、开饭、训练,有条不紊遂行一日生活制度。但在连部担任勤务人员,只听号声哨音却远远不够,因为好多工作都是领导临时交办的。即便是例行性工作,往往也需要打提前量,预有准备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为领导分忧。而要打好提前量,掌握工作主动权,你最好自己有个钟表,或能随时获知准确的时间信息。
但那时,别说手表,连闹钟都算是一件奢侈品。记得当时连队只有干部和极个别家庭条件好的战士才有表,甚至有些家庭困难的干部也没有戴表。闹钟则全连只有三个,炊事班、轮流担任自卫哨的战斗班、连队司号员。
司号员要发号施令,炊事班要保证连队按时开饭,自卫哨需要准时交接班,没有闹钟自然不行。我作为一名文书,连队不可能为你配个闹钟。
自己买吧,一个最便宜的闹钟也要十元左右,相当于我一个多月的津贴。而我家在农村,家里经济比较困难,每月都要把大半的津贴积攒起来,几月一次寄回家。为了把握时间做好工作,我需要经常往炊事班或司号员寝室跑。没有钟表的不便,和渴望有个闹钟而不可得的无奈,成了我的一个心结。了却这桩心愿的机会终于来了。
这年五月,我发了一笔“意外之财”。这笔“外财”的由来是:我们团在西藏参与建设的战备机场全部竣工后,工程指挥部定制了一批带纪念意义的毛巾和搪瓷缸,赠送参加工程建设的所属部队干部每人一套。后来可能是考虑到众多战士的期盼,于是扩大到尚在部队服役的战士。但纪念品需要量太大也来不及赶制,所以改为每人发七元钱。
别小看这区区七元钱,在当时差不多就是一名义务兵大半个月的津贴!用这笔计划外收入,加上从正常津贴中挤出的三元钱,我迫不及待步行十多公里,到县城百货商店买回这台小闹钟。上紧发条,调准时分后,我静静地听了好几分钟的嘀嗒嘀嗒声,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小闹钟给我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也培养了我的守时意识。每天早晨,我都会提前十至十五分钟起床,整理个人内务卫生。起床号音一响,就精神抖擞出现在操场上,改变了“稀稀拉拉后勤兵”形象。
作为文书,我常常会在夜间加班赶写一些文字材料。加班晚了起不了床,就会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有时不得已会找卫生员要一种名叫咖啡因的小药片提神。有了小闹钟提醒,加班晚一点也能保证按时起床操课了。小闹钟成了我很好的助手和伙伴。
离开营区办事或请假外出,如果时间紧,我会把小闹钟装入挎包背在身上,为的是既保证办事效率,又不延误时间。别人出门戴表我带钟,也算是别出心裁吧!好在闹钟体积小,塞在挎包里也占不了多大空间。还有,那个年代基层连队争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连扫地盛渣的撮箕扫把都要抢。有了小闹钟的帮助,我就能提前起床抢到大扫把,不声不响将连部门前公共地段打扫干净,隔三差五还要打扫一次公厕卫生。
做这些不为别的,就为保持一颗上进心和公益心,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可能有人不信,其实这是真的。直到现在,我住宾馆起床后都会把被子叠放整齐,把茶几上的果皮纸屑收起来倒进垃圾桶。
这可能就是那个时候严格执行内务条例养成的一种习惯吧!
当兵的第四个年头,我升任独立营营部书记,后又相继调军分区、省军区机关工作。不论到哪里,小闹钟始终跟随着我。它不仅是我工作上的助手,也是我学习上的帮手。
当兵前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入伍后又没赶上进军校的机会,我学历不高,学识更欠缺,迫切需要通过学习不断充电,提升自身素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实行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我欣然报名应考。自学考试不同于全日制教育。没有校园,没有教师,尤其缺乏时间保障,全凭一颗恒心,自加压力,边工作边学习,学习时间主要靠工作之余。
每天晚上,我把闹铃设定在十一点,不到时间不睡觉。临考前的冲刺阶段,我按闹铃提示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复习重点难点课程,颇有点古代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味道。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四年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党政干部基础科全部12门课程的考试,成了当时分区机关为数不多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大学专科学历的干部之一。
八十年代末调省军区工作后,我沿用既有的学习模式和方法,又完成了自学考试法律专科的学业。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目标迈进,顺利通过了全国统一律师资格考试,取得了好多人梦寐以求的律师资格。
持之以恒的在职自学和各种学历、资格考试使我受益匪浅,为我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以及后来转业地方从事政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果说我工作和学业上小有成就,小闹钟功不可没。

光阴荏苒,如今的我即将跨入了古稀之年。四十多年过去了,小闹钟一直陪伴着我,始终是我不离不弃的好伙伴。它那马蹄哒哒般的走时声,既是我前行的动力,也是我励志的见证。我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是想把这台闹钟以及它的故事为亲朋故旧知晓,让与我有类似经历的人产生同感,让年轻朋友们能从中感悟到那个年代的不易与艰辛。
2024年5月20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