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巷,这条街巷在江阴市的土地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它不仅仅是一条街,更是承载着江阴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摇篮。每当人们漫步于江阴老城区,江苏南菁中学老校区西侧的司马巷之时。总能感受到那股悠远的历史气息,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曾经在此生活过的人物对话。徐晞,这位明代兵部尚书,无疑是江阴市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遍布各地,而他在司马巷里的故居,如今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是残存的司马巷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然而,这样一条充满故事的古街巷,现在却面临着命运的巨变。不久前,“绮山徐氏”后裔在南菁中学老校西侧,探访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口明代古井。这口古井虽古老但依然生机勃勃,石质井圈上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吊水的绳索长年累月,在井圈上留下了道道深深的勒痕,这些痕迹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江阴悠久的历史和流转不息的沧桑。这口古井的年龄并不逊色于青果路上的舜过井,甚至比某些更为著名的古迹还要久远。井水清冽甘甜,依然是附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水源。查阅江阴《绮山徐氏宗谱》得知,明代时,朝廷为表彰徐晞的功绩,在附近敕建了“大司马”和“恩荣奕世”二座石牌坊。当地老人讲述;石牌坊在上世纪“文革”以后才毁掉的;残存两根石柱子就竖在南菁中学南门西边的中街,2000年以后城建时彻底拆了。
可是,即使如此,司马巷中仅残存的一点遗迹,仍将无法逃脱被拆毁的命运。这不禁让人发问:江阴市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历史文化名城,可为何真正的古代遗迹却不断地被拆除?难道就是因为城市的发展,就可以不顾历史遗迹的存在吗?为何不为司马巷这样仅存的历史遗存,提供更好的保护措施?对于江阴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是好?
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惜这些古老的痕迹?让它们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而不是将它们彻底抹去,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表现。希望江阴市能够倾听民意,给予这些历史遗迹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不要让它们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牺牲品。毕竟,每个江阴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江阴的历史梦,那是关于山水、关于人情、关于时代变迁的悠长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