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
喜相逢唱诵团:总创喜羊羊&总创助理卉&总监真诚靓仔
喜相逢唱诵团核心团队
视频制作:风云秀
第八集 | 西天取经
第三节8人主播
1.丽峰
2.沧海一声笑
3.满好张张
4.风云秀
5.明月松间照
6.于追国
7张少敏
8.水滴咖啡
1.丽峰
在那烂陀,玄奘学习了整整五年。
《瑜伽师地论》很深奥,我从头到尾研读了三遍。
除了通览佛教经典,玄奘还专心于古印度的逻辑学和语言学,对于佛教的通用语梵文,他更是字斟句酌。
那烂陀严谨而开放的学术氛围,令玄奘非常欣慰。
“僧徒们谈论玄妙的道理,日复一日,没有满足。在这样的地方,如果每天不讨论高深的佛法,都觉得不好意思。”
2.沧海一声笑
“国外之人,想进寺院,守门的人首先发难。失败退走的总是十之七八,只有学通古今的人,最终才能进来。博识事理,多才多艺的人相继涌现,德超高尚,谈吐高雅的人名重一时。”
在佛教历史上,那烂陀或许是最负盛名的学术之地。
今天,这座规模巨大的遗址,仍能够震撼访问者的心灵。
从南向北,整齐划一的僧院,整整有11座。僧舍,厨房,水井,石桌,从遗址的格局来看,僧院不仅是日常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它同时也兼具学习功能。院落中间的这个平台,很可能就是僧侣们济济一堂,辩经论道的地方。
3.满好张张
居住在这些标准化僧院里的,应该是数量最多的普通学生。那烂陀还有不少特殊的院落,供高僧居住。玄奘位于十大高僧之列,他究竟住在哪个院落?无论如何,这里肯定有一间居室,曾经属于中国人玄奘。
伴着恒河的日出日落,他的学业日益精进。
一千多年过去了,大量的细节已经遗失。没有人知道,这个一万多人的佛教大学究竟是如何运作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想象那烂陀的辉煌。上万名学生在华美的校园中穿行,礼佛诵经的声音,在悠远的天空回荡。公元7世纪佛陀的荣光在恒河平原上日益黯淡,而那烂陀是佛法最后的乐土。
4.风云秀
留学那烂陀期间,玄奘的生活平淡而充实,这里是他的精神家园。五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那烂陀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玄奘决定再次游学,这个中国留学生希望走得更远,看得更多。
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玄奘走遍了整个印度,在大唐西域记中,他留下来大量地理学家式的描述。
在公元639年,在距离那烂陀不远的地方,游学的玄奘做了一个梦。这个梦不仅改变了玄奘的行程,也把他的留学生涯推上了顶峰。
“院子里系着水牛,庙里没有一个僧侣。寺外火光冲天,村庄化为灰烬,那烂陀一片荒芜。菩萨在梦中告诉我,应该早点回去了,这个地方十年之后将会陷入混乱。”
5.明月松间照
公元640年的春天,玄奘返回那烂陀。离开长安14年,西行求法的使命已经完成,他渴望立即返回大唐。然而,玄奘的归国计划搁浅了。
戒贤法师希望玄奘在那烂陀开设讲坛,与一个攻击瑜伽派的高僧辩论。
古印度的辩经非常激烈,失败者要么销声匿迹,要么改换门庭。不少失败者甚至割掉自己的舌头,或者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辩经不是学术讨论,它是两个高手之间的生死决斗。
6.于追国
对于玄奘而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讲经,它关系到那烂陀的精神领袖戒贤法师的一世英名。
玄奘开始设立讲坛,为那烂陀的荣誉而战。随着辩论的深入,两个讲坛的学生最后都归集到玄奘门下。对手逃跑了,瑜伽学派的神圣地位得以重新确立,玄奘的声名开始流传。然而,返回大唐仍然是玄奘一心所念。
7.张少敏
在这个高大的佛塔边上,围绕着无数的小佛塔。一些来自于异国他乡的佛子,在求学期间不幸离世,被同伴们埋葬在这里。无论如何,客死他乡是人生莫大的悲哀。此时的玄奘,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快返回大唐。
“我西行的目的就是为众生解惑。现在,学业已经完成,我想回到我的国家。”
使得有缘的人都能够承蒙佛法的普照,这应该是报答师恩最好的方法。
8.水滴咖啡
5年的留学生涯,玄奘与那烂陀的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当玄奘表露出归国的愿望时,他们一致反对,执意劝说这个异国的高僧。
“那烂陀的师生从未去过大唐。在他们眼里,大唐是偏远之地,缺少智慧。因此,坚持要我留在印度。”
对于玄奘而言,那烂陀的挽留不是最大的障碍,真正使他无法摆脱的,是一次次不期而至的辩经。
自从开设讲坛以来,玄奘就卷入到一连串的辩经当中。胜利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那烂陀的对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强。令玄奘没有想到的是,印度最强大的两个国王也卷了进来。口舌之争的辩经即将引爆一场战争。
审核:喜羊羊&真诚靓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