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远的情怀(散文)
作者:许妃六
往事如烟,温声如昨。四十年前的金秋九月,五十三个简裹行装,但青春洋溢,眼中满是憧憬的懵懂少年,背着草绿色的书包,从方圆数里,同属乡邑,汇聚在雷州市乌石中学,成为雷州市乌石中学首届新增的高中“农技班”同学。从此,开启了高中两年斩不断,理不乱的同学情。
回首往事,我们共同学习、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感怀至此难忘。
“农技班”是雷州市乌石中学首届新增的试点班级。我们走进乌石中学办公楼的大门,迎面的是一行坐北向南的平房教室,其中有一个教室的门口上面挂着高中一年级“农技班”牌子,我们朝着“农技班”方向走去。站在“农技班”门口的班主任主动领着我们入坐了教室,学校领导第一时间来到我们班教室的讲台上,向我们宣布了乌石中学新增“农技班”的主要方向、任务及课程学识的分类情况。乌石中学分给我们班的课程安排是“高一学农技”,“高二学农机”。在乌石中学领导的安排下,我们“农技班”进住了乌石中学学校那南小农场,当回小农场的小主人。在这荒山野岭的地方里,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把以学为主与兼学别样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曾记得,教室里,学者求知若渴,潜心苦读,学而不厌。师者,身传言教,诲人不倦。教室外的田野里,在老师的带领和教导下,同学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搞试验田,水稻单枝直插,番薯苗单枝二节入土……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第二年,我们“农技班”又被乌石中学领导安排搬回了母校,编入高二(5)班。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学校做出这样决定,我们不得而知。从此,“农技班”这个称呼再也没有了话题……
高中生活虽然只有短短两年,眨眼而过。但却是我们成长过往中最难于忘怀的一段时光,因为我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
毕业后,各分西东,为了生计,我们还来不及好好话别,就洒泪惜別。在不同的岗位上,我们各自开启了人生漫长生活旅途列车,奔驰于东西南北,穿越了四十个春、夏、秋、冬的日日夜夜。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多少人生的喜怒哀乐,见证了多少世间的悲欢离合,目赌了多少人际的爱恨情仇。所有一切的一切,都为我们孕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阔别四十年后走上新世纪的今天相聚,曾经挥别的手,今天又相牵了。
我们从各方而来,带着心与心的守望,踏着夕阳的余晖来到雷州市乌石港旅游度假村相聚。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已被沧桑染白了头,岁月像蜘蛛网一样交织了脸。相逢的时刻,似曾相识又不敢认,目光停歇在每一张陌生而熟悉的脸上,寻找着内心深处一个又一个深动的模样。有些同学都叫不出名姓来,只是在欣喜、激动的情感中相互间彼此地传递着,无语泪流,一切尽在不言中……
晚席上,同学们欢喜若狂,把酒言欢,全体起立举杯同声同庆:同祝大家同学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毕业四十年后的同学会,共叙同学情怀,共度这美好时光。也为缺席的同学惋惜,愿你们一切安好。更为在天堂的同学们唏嘘,虽然已是阴阳相隔,可音容笑貌永存记忆里,愿他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晚席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是笑口常开。有做老板的,有当兵的,有做人民教师的,有当国家公务员的,有单位职工的,有打工子的,不分高低贵贱,众人平等,人人发言。谈谈毕业后走出社会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谈谈成功的密码,无话不说,谈笑风生。
不知不觉中,时间如白驹过隙。短暂的同学会即将结束,我们将携带着同学聚会的余温回到各自的生活。通过这次短暂的聚会平台,使我们更加珍惜这份多年蓄积的情感,使我们加强相互的联系,去构筑情谊的桥梁,续写着人生精彩乐章。
有人说:“人生的每一场遇见,绝非偶然,都是冥冥中注定的缘”。于千万人之中遇见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正好,我们就是刚巧赶上遇见的人,这就是缘。缘从同学起,情至今日浓,我们缘于故乡,情于同窗,我们要珍惜缘份,珍惜人生的每一次相遇。
我们相信,这次的同学聚会将会永远定格在我们每个人人生的记忆里。只要我们心不老,同学们友情就像钻石一样永恒……
乌中“77届”同学:许妃六
作于:2017-08-05

作者简介:
许妃六,男,广东湛江雷州市乌石镇人。《鱼饼在记忆里飘香》参加“中国好文章”大赛获奖,入编“静思语录”,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墙壁上的小榕树》参加第二届“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获一等奖,入编2023年度“全国文学精品选”,后又经编委会评审被评为特等奖,入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集》(2024年卷);“永远的思念”参加“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获“中国十杰作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