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感悟】择日③
九十年代初,我在出差的途中遇到了大学同学,与他一起的是一个在当时己很有名气的书法家。我在这里且称这位书法家为A先生。
那年代,从我家乡乘火车到福州还是比较远的,大约需要二十二,三个小时。于是A先生便拿出一些名人的书评让我看。算是打发时间。
对书法,我完全是外行,喜不喜欢全凭我自己感觉,但对书评的说词,我觉得应该仍是他们圈内的老一套。说真的,我还蛮喜欢他们那样的说法,没有文人相轻的感觉。
但A先生坚持要我说说对他书法的认识,我在他诚恳的目光下,只能用我的感觉告诉他我直观的认识。感觉他的字有些拘谨但并不失“大家”风范。
说完,我便有些后悔,萍水相逢,我说这干嘛?而且我刚看过别人对他的评论。稍加组织一下语言就可以应付过去的。
可我没想到A先生一拍小桌板,非常高兴我的提法,以致他欣然而言,这些年从没有人对他说过这些话,并誉赞我为天生的“青年评论家”。
对于自己的书法,他有自己的认识,他说;由于从少儿开始练习,临帖太多,成名太早,从而禁锢了他的风格,使他没有勇气再去突破。随后,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了一幅作品赠予我留存。
同学在一旁,用手扶了扶眼镜,不可思异地对我说;他认识A先生很多年,且一直跟他习书,有很多的交流,直到现在,A先生未送他一幅作品,当然,他也从未好意思索要过。
而A先生说:“我们首先要明白书法艺术是以什么为出发点,其次才是它的附加值。所谓好字赠与知者,虽然我的字不能算作好字,但她却知其形神,不送她送谁呢”?
我双手合十,连说惭愧惭愧,并说着好好珍藏,好好学习,好好研究之类的话。
事实上,从那以后我确实留意了这方面的知识,研究了一些名人书法,这远比凭个人喜好的游览要深入很多,这让我受益非浅,并融汇贯通地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初衷,要明白是为了什么而做。
只是书法艺术,除了努力还需要天赋。我至今也没能写出一个象模象样的字来。
晨曦,2024年5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