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
文/姜贝(河南)
没有比做梦
更累人的事了
梦里什么都有
却也什么都没有
惊吓一身冷汗
也会见到想见的人
现在的人都太假
梦里的人都很真
每个细节都会呈现
走过千年的沧桑山河
思想的马比闪电还快
力量可以移山填海
痛苦广为人知
爱潜藏心里
我看见了梦的脸
其实
我就走在梦的脸上
姜贝的这首诗《做梦》,以梦境为载体,探讨了现实与梦境、虚假与真实、力量与脆弱之间的界限。诗歌开篇即以对比引入,指出“没有比做梦更累人的事了”,这种累不仅源自梦中经历的丰富与复杂,也暗含了梦醒后心理与精神上的负担。
“梦里什么都有,却也什么都没有”,这一句深刻揭示了梦境的虚无与无限并存的特点。在梦中,人们可以体验到极致的喜悦、恐惧,遇见思念之人,实现现实中无法触及的愿望,但醒来时,这一切又仿佛烟消云散,不留痕迹。
“现在的人都太假,梦里的人都很真”,这是对现实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批判与失望,也是对梦境真诚无欺特质的向往。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或许因为种种原因而伪装自己,而在梦里,心灵深处的真实感受与渴望得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为纯粹和直接。
“每个细节都会呈现,走过千年的沧桑山河,思想的马比闪电还快,力量可以移山填海”,这些诗句展现了梦境中思维的无拘无束与创造力的无限可能。在梦的世界里,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被打破,个体的想象力与精神力量得到极致的释放,体验到超越现实的壮阔与奇妙。
“痛苦广为人知,爱潜藏心里”,这一对比强调了梦境中情感的复杂性。尽管痛苦在梦中同样存在,甚至可能因梦境的放大效应而更加深刻,但爱作为更为深层和私密的情感,往往深埋心底,不易察觉却影响深远。
最后,“我看见了梦的脸,其实,我就走在梦的脸上”,这样的表述富有哲理,暗示了人与梦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我们不仅是梦的创造者,也是梦的体验者,我们的生活、思想乃至自我认知,都在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中不断塑造与被塑造。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人性、情感以及创造力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纯真、自由与力量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虚伪与束缚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