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黎化片言之1136
作者:黎化
十多年前,听原南通县公安局老局长、离休干部张复先生回忆:1952年前后,江浙曾有过一场“抓小彭述之”运动。公安、民兵、翻身户,成群结队地守在桥头、路口,看到戴眼镜的,插钢笔的,都认真盘查一通。
此后的阅读中,一直留心关注此事,却没看到相关“抓小彭述之”的更多信息资料。
彭述之,湖南人,曾参加过五•四运动,与瞿秋白、罗亦农被称为中共“留苏三领袖”,“四大”、“五大”中委员,1929年因组织托*派被开除出党。后与陈独秀围绕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产生意见分歧,转为对立。他是第四*共产国际的中国*支部书记,站在“布尔什维克”的立场上对中国革命指手画脚。
解放后,彭述之逃出国门,先后流亡香港、越南和欧洲,1983年病逝于美国。
老一辈的回忆录披露:彭述之熟读马*列,口才极好,且风流成性。“四大”他被选为党内二把手。
此人很有女人缘。革*命先烈向jing予就是因为迷上了他而和蔡和森闹离婚的;陈碧兰原是罗亦农的妻子,也因为爱上彭转而追随其一生。
在彭述之的生平介绍里,“托派分子”是他最显眼的标签。
托*派,即托洛*茨基派。
托洛*茨基,是和列宁齐名的苏共领袖和理论家,“十月革命”的实际领导人,被称为“苏联红军之父”。
列宁去世后,他被斯*大林先开除,继放逐,后暗杀。
当时的中国留苏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是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拥护者。1927年红场阅兵时,他们公开打出了要求罢免斯*大林的横幅,结果遭到了残酷的清洗。有人因此而沾上了难以洗涤的污渍,如在八路军内拥有崇高威望的左权。
彭述之、刘仁静等人回国后,分别成立了托*派组织,并共同推举陈独秀为总*书记。
应该承认,中国的托*派组织成员,同样是一群革命的先驱,一群为了信仰而无所畏惧的革命道路的探求者。其中不乏马*列主义真诚的信徒。只是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他们的意见不同而已。
新中国成立,留在国内的托*派分子陷入了无边深渊。1952年,为了向斯*大林生日献礼,***下令:将国内的托*派一网打尽,统统关进了监狱。
张复老人忆及的“抓小彭述之”运动,也就发生在那一时期。
2004年,我的忘年交、南通学者丁弘老人曾去上海拜访了一批获得自由不久的托*派分子。
丁弘老告诉我:交谈中,他发现这些老人都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满腹经纶,信仰坚定。
丁老说到的一个细节令我感触满怀念念不忘。
丁弘问:你们的儿女都还好吗?
这一问引发一片唏嘘。托*派老人们泪奔不已:儿女?我们怎么会有儿女呀?!
却原来,他们二三十岁被关押,生育年龄都消逝在漫长的牢*狱里,夫妻见一面都难。放风时能远远深情地看一眼,或者隔着铁栅栏相互触摸一下手指,就是他们的“性生活”……
无语。“革*命”,就是部无形的绞*肉*机,无论是革*命者还是被革*命者,大多都难以逃脱血泪斑斑的命运。
百年历史,血腥弥漫。不去说军阀混战,也不去说抗战和国共内战,仅在为共产主义奋斗这一共同奔向中,涂中迷失、倒下了多少热血青年!
仿莫言在辽沈战役纪念馆的题词,拟对联一副,以吐心中块垒:
成堆尸骨,生前俱是豪情猛士;
孤独坟茔,死后谁知探路先锋?!
2022.5.13
2024.5.3补
文/黎化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黎化,江苏南通人,一级作家,专业编剧。出版有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哲学随笔等著述十余部,和100多部舞台剧目,计1000多万字。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