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放歌
劳动创造了历史,
人类历史长河滚动劳动者的开拓。
劳动书写世界辉煌,
四大文明古国展现劳动者创造的生活。
劳动积累了人类智慧的光芒,
劳动者走出愚昧迎接科学曙光的自我。
劳动激发人权渴望,
劳动光荣劳动者人权撕裂生活。
劳动者向世界发出呐喊,
劳动者是世界的创造者。
1889年5月1日国际五一劳动节走出摇篮,
全世界劳动者终于有了自己节日的依托。
五一劳动节天涯相约共同祝愿,
祈盼世界和平天空没有战火。
近代的中国,
人民苦难神州蹉跎。
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
1949年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当家做主,
1950年迎来了中国人民第一个五一劳动节的快乐。
今天的中国,
人民小康生活美好前途辽阔。
今天的中国,
神舟太空飞过嫦娥惊愕。
今天的中国,
五洋捉鳖航母守国。
今天的中国,
民族团结承载着劳动者的欢歌。
今天的中国,
现代化国家建设航船破浪前行我们一定能建成一个富强的中国。
2024年5月1日于锡林浩特
这首诗《五一劳动节放歌》由刘志民所作,深情回顾了劳动节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从苦难走向繁荣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强调了劳动节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诗歌开头部分颂扬了劳动的伟大,指出是劳动创造了历史,推进了文明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的智慧,并激发了对人权的追求。它将劳动者的形象塑造为世界的创造者和历史的推动者,强调了188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诞生,为全球劳动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庆祝与认同的节日。
接着,诗歌转而叙述中国的历史变迁,从近代中国的苦难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1950年中国人民首次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情景,这些转折点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描述当代中国时,诗人用“人民小康生活美好前途辽阔”、“神舟太空飞过嫦娥惊愕”、“五洋捉鳖航母守国”等生动语言,展示了中国在科技、国防、经济发展及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和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国家的强盛,也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赞歌。
最后,诗歌以展望未来的笔触结束,表达了对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寄托了在2024年这一时间节点上,对继续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美好愿景,强调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定能建成一个更加富强的国家。
整首诗情感激昂,既有对历史的深沉回顾,也有对现实的自豪展示,更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一篇充满正能量、弘扬劳动精神与爱国情怀的佳作。